不同施肥處理對容器棗苗生長的影響.pdf
38 中 國 果 樹 2022 12 38 42 本 文 于 2022 03 19 收 到 2022 04 17 收 到 修 改 稿 國 家 重 點 研 發(fā) 計 劃 課 題 2019YFD1001605 中 央 引 導(dǎo) 地 方 科 技 發(fā) 展 資 金 項 目 206Z6801G 段 艷 軍 E mail duan13091259695 劉 平 為 通 信 作 者 E mail yylp DOI 1 0 16626 ki issn1000 8047 2022 12 007 不同 施肥處 理對容 器棗苗 生長的 影響 段艷軍 1 2 3 李佳旺 1 2 3 劉志國 1 2 3 劉 平 1 2 3 劉孟軍 1 2 3 1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園藝學(xué)院 保定 071001 2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中國棗研究中心 3 河北省棗產(chǎn)業(yè)技術(shù)研究院 摘 要 培育無緩苗期的優(yōu)質(zhì)大苗對實現(xiàn)棗樹早果速豐意義重大 采用四因素 施肥種類 施肥量 微生物 菌劑用量 莽草酸施用方式 三水平的正交試驗設(shè)計 研究了不同施肥處理對雨虹容器棗苗生長的影響 結(jié)果表 明 影響容器棗苗生長的因素依次為施肥種類 施肥量 微生物菌劑用量 莽草酸施用方式 培育容器棗苗以在 基質(zhì)中施入氮 磷 鉀平衡型 2 0 2 0 2 0 水溶肥料 40 g 袋 微生物菌劑 6 g 袋 地下澆灌莽草酸為宜 關(guān)鍵詞 施肥 輕基質(zhì) 容器棗苗 生長 中圖分類號 S 665 1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0 8047 2022 12 0038 0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DUAN Yanjun 1 2 3 LI Jiawang 1 2 3 LIU Zhiguo 1 2 3 LIU Ping 1 2 3 LIU Mengjun 1 2 3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2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Jujub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 Jujub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seedlings without slow seedling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hieving early fruit and rapid abundance of jujube tre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of Yuhong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of four factors fertilizer type fertilizer amount microbial agent dosage and shikimic acid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ree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fertilizer type fertilizer amount microbial agent dosage and shikimic acid applic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to apply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balanced type 20 20 20 of water soluble fertilizer 40 g per bag microbial agent 6 g per bag and underground irrigation of shikimic acid is appropriate Key words fertilization light matrix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 growth 棗 Ziziphus jujuba Mill 作 為 中 國 最 古 老 的 果 樹 之 一 在 我 國 有 著 悠 久 的 栽 培 歷 史 棗 樹 因 其 抗 逆 性 強 耐 貧 瘠 營 養(yǎng) 豐 富 經(jīng) 濟 效 益 和 生 態(tài) 效 益 顯 著 等 特 點 在 我 國 廣 泛 栽 培 1 目 前 棗 樹 育 苗 以 露 地 嫁 接 育 苗 為 主 常 存 在 苗 木 質(zhì) 量 差 的 問 題 導(dǎo) 致 移 栽 緩 苗 期 長 園 貌 不 整 齊 已 遠(yuǎn) 遠(yuǎn) 不 能 適 應(yīng) 現(xiàn) 代 棗 產(chǎn) 業(yè) 高 質(zhì) 量 發(fā) 展 的 需 求 近 年 來 輕 基 質(zhì) 容 器 育 苗 已 經(jīng) 成 為 快 速 育 苗 的 一 項 重 要 技 術(shù) 2 改 變 了 傳 統(tǒng) 上 以 土 壤 作 基 質(zhì) 露 地 育 苗 的 歷 史 其 栽 培 技 術(shù) 已 在 蘋 果 3 核 桃 4 楊 梅 5 無 柄 小 葉 榕 6 油 茶 7 油 松 8 木 荷 9 等 樹 種 上 得 到 廣 泛 應(yīng) 用 利 用 輕 基 質(zhì) 容 器 嫁 接 育 苗 技 術(shù) 培 養(yǎng) 根 系 發(fā) 達 的 輕 基 質(zhì) 棗 樹 大 苗 以 降 低 苗 木 移 栽 成 本 提 高 苗 木 移 栽 成 活 率 縮 短 緩 苗 期 為 無 緩 苗 期 良 種 標(biāo) 準(zhǔn) 化 建 園 提 供 技 術(shù) 支 撐 1 材 料與 方法 1 1 試 驗 地 概 況 試 驗 地 位 于 河 北 農(nóng) 業(yè) 大 學(xué) 阜 平 現(xiàn) 代 棗 業(yè) 綜 合 試 驗 站 太 行 山 農(nóng) 業(yè) 創(chuàng) 新 驛 站 河 北 省 阜 平 縣 店 坊 村 在 玻 璃 日 光 溫 室 中 進 行 1 2 試 驗 材 料 選 擇 粗 度 相 近 的 1 年 生 酸 棗 作 砧 木 接 穗 為 培 育 的 新 品 種 雨 虹 容 器 采 用 無 紡 布 美 植 袋 直 徑 30 39 中 國 果 樹 2022 12 38 42 本 文 于 2022 03 19 收 到 2022 04 17 收 到 修 改 稿 國 家 重 點 研 發(fā) 計 劃 課 題 2019YFD1001605 中 央 引 導(dǎo) 地 方 科 技 發(fā) 展 資 金 項 目 206Z6801G 段 艷 軍 E mail duan13091259695 劉 平 為 通 信 作 者 E mail yylp DOI 1 0 16626 ki issn1000 8047 2022 12 007 不同 施肥處 理對容 器棗苗 生長的 影響 段艷軍 1 2 3 李佳旺 1 2 3 劉志國 1 2 3 劉 平 1 2 3 劉孟軍 1 2 3 1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園藝學(xué)院 保定 071001 2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中國棗研究中心 3 河北省棗產(chǎn)業(yè)技術(shù)研究院 摘 要 培育無緩苗期的優(yōu)質(zhì)大苗對實現(xiàn)棗樹早果速豐意義重大 采用四因素 施肥種類 施肥量 微生物 菌劑用量 莽草酸施用方式 三水平的正交試驗設(shè)計 研究 了不同施肥處理對雨虹容器棗苗生長的影響 結(jié)果表 明 影響容器棗苗生長的因素依次為施肥種類 施肥量 微生物菌劑用量 莽草酸施用方式 培育容器棗苗以在 基質(zhì)中施入氮 磷 鉀平衡型 2 0 2 0 2 0 水溶肥料 40 g 袋 微生物菌劑 6 g 袋 地下澆灌莽草酸為宜 關(guān)鍵詞 施肥 輕基質(zhì) 容器棗苗 生長 中圖分類號 S 665 1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0 8047 2022 12 0038 0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DUAN Yanjun 1 2 3 LI Jiawang 1 2 3 LIU Zhiguo 1 2 3 LIU Ping 1 2 3 LIU Mengjun 1 2 3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2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Jujub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 Jujub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seedlings without slow seedling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hieving early fruit and rapid abundance of jujube tre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of Yuhong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of four factors fertilizer type fertilizer amount microbial agent dosage and shikimic acid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ree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fertilizer type fertilizer amount microbial agent dosage and shikimic acid application metho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s were to apply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balanced type 20 20 20 of water soluble fertilizer 40 g per bag microbial agent 6 g per bag and underground irrigation of shikimic acid is appropriate Key words fertilization light matrix container jujube seedling growth 棗 Ziziphus jujuba Mill 作 為 中 國 最 古 老 的 果 樹 之 一 在 我 國 有 著 悠 久 的 栽 培 歷 史 棗 樹 因 其 抗 逆 性 強 耐 貧 瘠 營 養(yǎng) 豐 富 經(jīng) 濟 效 益 和 生 態(tài) 效 益 顯 著 等 特 點 在 我 國 廣 泛 栽 培 1 目 前 棗 樹 育 苗 以 露 地 嫁 接 育 苗 為 主 常 存 在 苗 木 質(zhì) 量 差 的 問 題 導(dǎo) 致 移 栽 緩 苗 期 長 園 貌 不 整 齊 已 遠(yuǎn) 遠(yuǎn) 不 能 適 應(yīng) 現(xiàn) 代 棗 產(chǎn) 業(yè) 高 質(zhì) 量 發(fā) 展 的 需 求 近 年 來 輕 基 質(zhì) 容 器 育 苗 已 經(jīng) 成 為 快 速 育 苗 的 一 項 重 要 技 術(shù) 2 改 變 了 傳 統(tǒng) 上 以 土 壤 作 基 質(zhì) 露 地 育 苗 的 歷 史 其 栽 培 技 術(shù) 已 在 蘋 果 3 核 桃 4 楊 梅 5 無 柄 小 葉 榕 6 油 茶 7 油 松 8 木 荷 9 等 樹 種 上 得 到 廣 泛 應(yīng) 用 利 用 輕 基 質(zhì) 容 器 嫁 接 育 苗 技 術(shù) 培 養(yǎng) 根 系 發(fā) 達 的 輕 基 質(zhì) 棗 樹 大 苗 以 降 低 苗 木 移 栽 成 本 提 高 苗 木 移 栽 成 活 率 縮 短 緩 苗 期 為 無 緩 苗 期 良 種 標(biāo) 準(zhǔn) 化 建 園 提 供 技 術(shù) 支 撐 1 材料與 方法 1 1 試 驗 地 概 況 試 驗 地 位 于 河 北 農(nóng) 業(yè) 大 學(xué) 阜 平 現(xiàn) 代 棗 業(yè) 綜 合 試 驗 站 太 行 山 農(nóng) 業(yè) 創(chuàng) 新 驛 站 河 北 省 阜 平 縣 店 坊 村 在 玻 璃 日 光 溫 室 中 進 行 1 2 試 驗 材 料 選 擇 粗 度 相 近 的 1 年 生 酸 棗 作 砧 木 接 穗 為 培 育 的 新 品 種 雨 虹 容 器 采 用 無 紡 布 美 植 袋 直 徑 30 段 艷 軍 李 佳 旺 劉 志 國 等 不 同 施 肥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影 響 cm 基 質(zhì) 為 泥 炭 土 蛭 石 2 1 質(zhì) 量 比 肥 料 分 別 為 平 衡 型 20 20 20 高 氮 型 30 9 12 和 高 磷 高 鉀 型 10 25 25 3 種 均 為 氮 磷 鉀 配 比 的 大 量 元 素 水 溶 性 肥 料 微 生 物 菌 劑 為 根 醫(yī) 1 號 主 要 成 分 為 哈 茨 木 霉 菌 和 枯 草 芽 孢 桿 菌 莽 草 酸 濃 度 為 60 mg L 純 度 98 1 3 試 驗 設(shè) 計 選 擇 嫁 接 后 愈 合 狀 況 較 好 的 容 器 棗 苗 進 行 處 理 通 過 四 因 素 施 肥 種 類 施 肥 量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三 水 平 正 交 試 驗 方 法 共 設(shè) 置 9 個 處 理 表 1 每 個 處 理 重 復(fù) 52 盆 各 處 理 的 水 溶 肥 料 和 微 生 物 菌 劑 均 一 次 性 施 入 待 棗 苗 嫁 接 口 處 的 新 梢 長 至 10 cm 左 右 時 施 用 莽 草 酸 15 20 d 施 用 1 次 共 施 用 6 次 表 1 正交試驗處理 處 理 施 肥 種 類 施 肥 量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1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20 20 20 20 3 葉 面 噴 施 2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20 20 20 40 6 地 下 澆 灌 3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20 20 20 60 12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4 高 氮 型 30 9 12 20 6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5 高 氮 型 30 9 12 40 12 葉 面 噴 施 6 高 氮 型 30 9 12 60 3 地 下 澆 灌 7 高 磷 高 鉀 型 10 25 25 20 12 地 下 澆 灌 8 高 磷 高 鉀 型 10 25 25 40 3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9 高 磷 高 鉀 型 10 25 25 60 6 葉 面 噴 施 1 4 指 標(biāo) 測 定 方 法 每 個 處 理 選 取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10 株 棗 苗 進 行 測 定 將 整 株 苗 木 從 容 器 中 完 整 取 出 將 根 部 的 土 壤 雜 質(zhì) 等 清 理 干 凈 采 用 破 壞 性 取 樣 方 式 將 棗 苗 地 上 部 和 地 下 部 分 開 地 上 部 指 標(biāo) 的 測 定 苗 木 高 度 苗 木 粗 度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棗 吊 個 數(shù) 地 上 部 枝 葉 鮮 重 采 用 常 規(guī) 方 法 測 定 地 下 部 指 標(biāo) 的 測 定 根 系 的 主 根 長 I 級 側(cè) 根 數(shù) 長 度 5 cm 根 系 總 長 度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和 根 系 總 體 積 采 用 Arsenault 等 10 的 測 定 方 法 根 系 鮮 重 采 用 常 規(guī) 方 法 測 定 根冠比 根系鮮 重 地上部 鮮重 葉 綠 素 含 量 的 測 定 從 每 株 棗 苗 的 中 部 挑 選 3 片 形 態(tài) 色 澤 正 常 無 病 蟲 害 且 完 全 展 開 的 成 熟 健 康 葉 片 用 蒸 餾 水 將 葉 片 噴 洗 干 凈 選 取 葉 片 中 部 的 位 置 利 用 SPAD 502 plus 手 持 葉 綠 素 儀 進 行 測 定 重 復(fù) 測 定 3 次 取 平 均 值 11 1 5 數(shù) 據(jù) 分 析 采 用 Excel 軟 件 對 數(shù) 據(jù) 進 行 處 理 采 用 SPSS 軟 件 進 行 方 差 分 析 2 結(jié)果與 分析 2 1 不 同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如 表 2 所 示 不 同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存 在 顯 著 性 差 異 除 棗 吊 個 數(shù) 外 處 理 4 和 處 理 7 之 間 無 顯 著 性 差 異 且 2 個 處 理 的 棗 苗 生 長 量 均 較 大 綜 合 來 看 處 理 1 和 處 理 9 的 棗 苗 長 勢 較 差 處 理 9 的 苗 木 高 度 僅 為 28 32 cm 與 處 理 4 的 苗 木 高 度 相 差 約 10 cm 以 上 結(jié) 果 表 明 施 肥 量 表 2 不同處理對容器棗苗地上部生長的影響 處 理 苗 木 高 度 cm 苗 木 粗 度 mm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個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cm 棗 吊 個 數(shù) 個 葉 綠 素 含 量 SPAD 地 上 部 鮮 重 g 1 30 05 5 35 bc 6 30 0 79 abcd 3 9 0 8 abc 16 85 2 43 d 6 2 1 2 bcd 38 66 1 84 ab 28 66 3 47 cde 2 31 31 6 10 bc 5 93 0 98 cd 3 4 1 2 bc 17 69 3 23 cd 6 4 1 2 bcd 39 07 2 04 a 37 37 9 58 ab 3 33 80 6 82 ab 6 45 0 79 abc 3 8 1 0 abc 18 79 3 48 bc 6 7 1 3 bc 38 53 2 11 abc 39 30 8 65 a 4 37 51 10 21 a 6 73 1 14 a 4 4 1 8 a 21 45 2 08 a 7 6 1 1 a 38 14 2 50 abc 33 16 5 97 abc 5 32 68 5 26 b 5 79 0 56 d 3 3 1 2 bc 17 35 2 89 cd 6 0 1 3 cde 38 54 2 20 abc 30 23 7 26 bcde 6 31 42 6 68 bc 6 12 0 51 bcd 3 5 1 4 bc 18 14 2 95 cd 5 5 0 9 e 37 34 1 87 c 27 33 5 78 cde 7 36 77 9 51 a 6 28 0 90 abcd 4 0 1 2 ab 20 04 3 17 ab 6 8 1 2 b 37 41 1 66 bc 31 30 8 31 bcd 8 31 36 7 42 bc 6 51 1 10 ab 3 6 1 1 bc 20 09 4 15 ab 6 9 1 4 b 38 35 2 34 abc 24 36 6 88 de 9 28 32 5 59 c 5 59 0 75 d 3 2 0 9 c 17 04 3 84 cd 5 8 0 8 de 38 01 1 97 abc 23 27 5 64 e 注 同 列 數(shù) 據(jù) 后 不 同 小 寫 字 母 表 示 差 異 顯 著 P 0 05 下 同 40 段 艷 軍 李 佳 旺 劉 志 國 等 不 同 施 肥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影 響 并 不 是 越 多 越 好 要 控 制 在 合 理 的 范 圍 內(nèi) 否 則 會 阻 礙 植 株 的 正 常 生 長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情 況 如 圖 版 1 A 所 示 為 進 一 步 明 確 不 同 因 素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程 度 進 行 了 方 差 分 析 表 3 結(jié) 果 表 明 施 肥 量 對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的 影 響 達 顯 著 水 平 對 苗 木 高 度 苗 木 粗 度 等 也 有 影 響 但 并 不 顯 著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對 苗 木 粗 度 和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的 影 響 均 達 顯 著 水 平 說 明 莽 草 酸 對 于 枝 條 生 長 具 有 明 顯 的 促 進 作 用 表 3 不同因素對容器棗苗地上部生長影響的方差分析 變 異 來 源 自 由 度 F 值 苗 木 高 度 苗 木 粗 度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棗 吊 個 數(shù) 葉 綠 素 含 量 地 上 部 鮮 重 施 肥 種 類 2 0 361 0 050 0 076 0 531 0 024 2 768 2 934 施 肥 量 2 1 333 1 043 6 618 0 598 1 555 1 405 0 023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2 1 014 0 235 0 006 0 040 0 257 0 179 1 334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2 1 494 5 642 1 198 6 097 4 005 0 509 0 712 注 表 示 在 0 05 水 平 差 異 顯 著 下 同 2 2 不 同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下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不 同 處 理 條 件 下 容 器 棗 苗 的 根 系 生 長 不 同 表 4 圖 版 1 B 處 理 2 施 肥 種 類 為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施 肥 量 為 4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6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地 下 澆 灌 的 容 器 棗 苗 根 系 生 長 情 況 最 好 主 根 長 和 側(cè) 根 數(shù) 分 別 為 36 98 cm 和 13 5 個 根 系 總 長 度 達 709 47 cm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達 139 60 cm 2 根 系 總 體 積 達 5 36 cm 3 根 冠 比 也 較 高 根 系 生 長 較 為 旺 盛 這 可 能 與 處 理 2 的 葉 綠 素 含 量 較 高 有 關(guān) 葉 綠 素 含 量 越 高 作 物 光 合 作 用 越 強 同 時 也 會 增 強 各 種 物 質(zhì) 的 合 成 能 力 養(yǎng) 分 吸 收 較 快 進 而 促 進 苗 木 的 生 長 發(fā) 育 方 差 分 析 結(jié) 果 表 5 表 明 施 肥 種 類 對 容 器 棗 苗 的 側(cè) 根 數(shù) 和 根 冠 比 均 有 顯 著 影 響 對 其 他 指 標(biāo) 的 影 響 均 不 顯 著 表 4 不同處理對容器棗苗地下部生長的影響 處 理 主 根 長 cm 側(cè) 根 數(shù) 個 根 系 總 長 度 cm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cm 2 根 系 總 體 積 cm 3 根 系 鮮 重 g 根 冠 比 1 27 69 9 33 bc 12 6 3 1 ab 487 07 58 09 cde 97 37 9 23 b 4 07 0 60 abc 9 83 1 31 abc 0 33 0 06 c 2 36 98 5 41 a 13 5 3 0 a 709 47 134 37 a 139 60 34 21 a 5 36 1 88 a 12 58 3 28 a 0 35 0 10 bc 3 35 69 10 70 ab 12 3 3 0 abc 651 66 128 89 ab 112 68 26 85 b 4 70 1 38 ab 10 96 2 76 ab 0 27 0 06 c 4 25 79 3 47 c 9 9 3 1 bcd 568 75 159 69 bc 97 54 22 04 b 3 50 0 83 bc 9 42 2 58 bc 0 28 0 06 c 5 33 20 5 47 abc 10 3 3 4 bcd 519 79 100 87 cd 102 49 29 42 b 4 29 1 31 abc 9 19 2 38 bc 0 30 0 03 c 6 25 53 7 87 c 8 8 1 8 d 375 28 104 13 e 68 85 19 09 c 2 89 0 82 c 7 74 2 32 c 0 28 0 04 c 7 32 54 11 95 abc 10 1 2 4 bcd 569 06 152 81 bc 109 40 33 13 b 4 36 1 57 ab 10 93 3 14 ab 0 35 0 13 bc 8 27 89 7 07 bc 9 5 1 9 cd 514 69 109 70 cd 107 71 27 61 b 4 30 1 32 abc 11 29 3 36 ab 0 46 0 10 a 9 30 09 6 60 abc 9 1 2 2 d 412 55 101 01 de 91 45 18 07 bc 4 05 1 30 abc 10 12 2 76 abc 0 43 0 14 ab 表 5 不同因素對容器棗苗地下部生長影響的方差分析 變 異 來 源 自 由 度 F 值 主 根 長 側(cè) 根 數(shù) 根 系 總 長 度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根 系 總 體 積 根 系 鮮 重 根 冠 比 施 肥 種 類 2 1 287 24 404 1 527 1 843 3 213 4 637 7 732 施 肥 量 2 0 620 0 252 0 635 1 601 1 123 0 741 0 414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2 2 864 0 088 1 216 0 829 0 792 0 398 0 442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2 0 126 0 011 0 748 0 174 0 005 0 253 0 092 2 3 影 響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因 素 分 析 根 據(jù) 正 交 試 驗 設(shè) 計 的 數(shù) 據(jù) 分 析 原 理 就 同 一 因 素 而 言 不 同 水 平 條 件 下 某 性 狀 極 差 R 值 越 大 說 明 此 因 素 對 某 性 狀 的 影 響 就 越 大 由 表 6 可 知 對 苗 木 高 度 和 苗 木 粗 度 的 影 響 因 素 依 次 為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施 肥 量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施 肥 種 類 通 過 正 交 試 驗 得 出 最 優(yōu) 處 理 組 合 為 A2B1C3D3 施 肥 種 類 為 高 氮 型 施 肥 量 為 2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12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和 A1B1C1D3 施 肥 種 類 為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施 肥 量 為 2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3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影 響 二 次 枝 41 段 艷 軍 李 佳 旺 劉 志 國 等 不 同 施 肥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影 響 并 不 是 越 多 越 好 要 控 制 在 合 理 的 范 圍 內(nèi) 否 則 會 阻 礙 植 株 的 正 常 生 長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情 況 如 圖 版 1 A 所 示 為 進 一 步 明 確 不 同 因 素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程 度 進 行 了 方 差 分 析 表 3 結(jié) 果 表 明 施 肥 量 對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的 影 響 達 顯 著 水 平 對 苗 木 高 度 苗 木 粗 度 等 也 有 影 響 但 并 不 顯 著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對 苗 木 粗 度 和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的 影 響 均 達 顯 著 水 平 說 明 莽 草 酸 對 于 枝 條 生 長 具 有 明 顯 的 促 進 作 用 表 3 不同因素對容器棗苗地上部生長影響的方差分析 變 異 來 源 自 由 度 F 值 苗 木 高 度 苗 木 粗 度 二 次 枝 個 數(shù) 最 長 二 次 枝 長 度 棗 吊 個 數(shù) 葉 綠 素 含 量 地 上 部 鮮 重 施 肥 種 類 2 0 361 0 050 0 076 0 531 0 024 2 768 2 934 施 肥 量 2 1 333 1 043 6 618 0 598 1 555 1 405 0 023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2 1 014 0 235 0 006 0 040 0 257 0 179 1 334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2 1 494 5 642 1 198 6 097 4 005 0 509 0 712 注 表 示 在 0 05 水 平 差 異 顯 著 下 同 2 2 不 同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下 部 生 長 的 影 響 不 同 處 理 條 件 下 容 器 棗 苗 的 根 系 生 長 不 同 表 4 圖 版 1 B 處 理 2 施 肥 種 類 為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施 肥 量 為 4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6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地 下 澆 灌 的 容 器 棗 苗 根 系 生 長 情 況 最 好 主 根 長 和 側(cè) 根 數(shù) 分 別 為 36 98 cm 和 13 5 個 根 系 總 長 度 達 709 47 cm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達 139 60 cm 2 根 系 總 體 積 達 5 36 cm 3 根 冠 比 也 較 高 根 系 生 長 較 為 旺 盛 這 可 能 與 處 理 2 的 葉 綠 素 含 量 較 高 有 關(guān) 葉 綠 素 含 量 越 高 作 物 光 合 作 用 越 強 同 時 也 會 增 強 各 種 物 質(zhì) 的 合 成 能 力 養(yǎng) 分 吸 收 較 快 進 而 促 進 苗 木 的 生 長 發(fā) 育 方 差 分 析 結(jié) 果 表 5 表 明 施 肥 種 類 對 容 器 棗 苗 的 側(cè) 根 數(shù) 和 根 冠 比 均 有 顯 著 影 響 對 其 他 指 標(biāo) 的 影 響 均 不 顯 著 表 4 不同處理對 容器棗苗地下部生長的影響 處 理 主 根 長 cm 側(cè) 根 數(shù) 個 根 系 總 長 度 cm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cm 2 根 系 總 體 積 cm 3 根 系 鮮 重 g 根 冠 比 1 27 69 9 33 bc 12 6 3 1 ab 487 07 58 09 cde 97 37 9 23 b 4 07 0 60 abc 9 83 1 31 abc 0 33 0 06 c 2 36 98 5 41 a 13 5 3 0 a 709 47 134 37 a 139 60 34 21 a 5 36 1 88 a 12 58 3 28 a 0 35 0 10 bc 3 35 69 10 70 ab 12 3 3 0 abc 651 66 128 89 ab 112 68 26 85 b 4 70 1 38 ab 10 96 2 76 ab 0 27 0 06 c 4 25 79 3 47 c 9 9 3 1 bcd 568 75 159 69 bc 97 54 22 04 b 3 50 0 83 bc 9 42 2 58 bc 0 28 0 06 c 5 33 20 5 47 abc 10 3 3 4 bcd 519 79 100 87 cd 102 49 29 42 b 4 29 1 31 abc 9 19 2 38 bc 0 30 0 03 c 6 25 53 7 87 c 8 8 1 8 d 375 28 104 13 e 68 85 19 09 c 2 89 0 82 c 7 74 2 32 c 0 28 0 04 c 7 32 54 11 95 abc 10 1 2 4 bcd 569 06 152 81 bc 109 40 33 13 b 4 36 1 57 ab 10 93 3 14 ab 0 35 0 13 bc 8 27 89 7 07 bc 9 5 1 9 cd 514 69 109 70 cd 107 71 27 61 b 4 30 1 32 abc 11 29 3 36 ab 0 46 0 10 a 9 30 09 6 60 abc 9 1 2 2 d 412 55 101 01 de 91 45 18 07 bc 4 05 1 30 abc 10 12 2 76 abc 0 43 0 14 ab 表 5 不同因素對容器棗苗地下部生長影響的方差分析 變 異 來 源 自 由 度 F 值 主 根 長 側(cè) 根 數(shù) 根 系 總 長 度 根 系 總 表 面 積 根 系 總 體 積 根 系 鮮 重 根 冠 比 施 肥 種 類 2 1 287 24 404 1 527 1 843 3 213 4 637 7 732 施 肥 量 2 0 620 0 252 0 635 1 601 1 123 0 741 0 414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2 2 864 0 088 1 216 0 829 0 792 0 398 0 442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2 0 126 0 011 0 748 0 174 0 005 0 253 0 092 2 3 影 響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因 素 分 析 根 據(jù) 正 交 試 驗 設(shè) 計 的 數(shù) 據(jù) 分 析 原 理 就 同 一 因 素 而 言 不 同 水 平 條 件 下 某 性 狀 極 差 R 值 越 大 說 明 此 因 素 對 某 性 狀 的 影 響 就 越 大 由 表 6 可 知 對 苗 木 高 度 和 苗 木 粗 度 的 影 響 因 素 依 次 為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施 肥 量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施 肥 種 類 通 過 正 交 試 驗 得 出 最 優(yōu) 處 理 組 合 為 A2B1C3D3 施 肥 種 類 為 高 氮 型 施 肥 量 為 2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12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和 A1B1C1D3 施 肥 種 類 為 氮 磷 鉀 平 衡 型 施 肥 量 為 20 g 袋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為 3 g 袋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為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影 響 二 次 枝 段 艷 軍 李 佳 旺 劉 志 國 等 不 同 施 肥 處 理 對 容 器 棗 苗 生 長 的 影 響 個 數(shù) 的 最 優(yōu) 組 合 為 A2B1C2D3 即 處 理 4 影 響 因 素 依 次 為 施 肥 量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施 肥 種 類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且 處 理 4 的 棗 苗 地 上 部 生 長 情 況 最 好 可 能 是 由 于 葉 面 噴 施 地 下 澆 灌 的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和 高 氮 型 肥 料 更 利 于 促 進 植 株 地 上 部 的 生 長 通 過 以 上 分 析 結(jié) 果 發(fā) 現(xiàn) 施 肥 種 類 和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對 容 器 棗 苗 地 上 部 的 影 響 較 大 對 側(cè) 根 數(shù) 的 影 響 因 素 依 次 為 施 肥 種 類 施 肥 量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表 6 正交試驗設(shè)計與結(jié)果 處 理 施 肥 種 類 A 施 肥 量 B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C 莽 草 酸 施 用 方 式 D 處 理 施 肥 種 類 A 施 肥 量 B 微 生 物 菌 劑 用 量 C 莽 草 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