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pdf
19 中華 人民共和國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 12 實用新型專利 10 授權公告 號 45 授權公告日 21 申請 號 202021391623 3 22 申請日 2020 07 15 73 專利權人 江蘇綠陽溫室 設備有限公司 地址 225700 江蘇省泰州市 興化市城東 鎮(zhèn) 工業(yè) 集中區(qū) 72 發(fā)明人 趙慶權 趙有敢 74 專利代理 機構 南京中軟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 所 特殊普通 合 伙 3246 6 代理人 諸怡雯 51 Int Cl A01G 9 14 2006 01 A01G 9 24 2006 01 54 實用新型名稱 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 增溫送風裝置 57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安裝于溫室大棚的 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包括溫室主體 所述溫室主 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增溫送風器 所述增溫送風 器內(nèi)部開設有空腔 且所述空腔內(nèi)頂 壁的一側固 定安裝有送 風機 所述空腔內(nèi)頂 壁的中部固定安 裝有增壓機 所述空腔內(nèi)部中間部位固定安裝有 加熱器主體 所述增壓機遠離送 風機的一側固定 連接有蛇形螺紋管 所述空腔內(nèi)底部等距固定安 裝有五個排風口 每個所述排風口的兩端都通過 蛇形螺紋管與鄰近的排風口相連接 所述蛇形螺 紋管的一部分位于加熱器主體的內(nèi)部 所述加熱 器主體頂部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進水口 本實用新 型涉及溫度控制技術領域 解決了現(xiàn)有的溫室大 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加溫措施存在弊端的問 題 權利要求書1頁 說明書2頁 附圖2頁 CN 213044414 U 2021 04 27 CN 213044414 U 1 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包括溫室主體 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溫室主 體 1 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增溫送 風器 2 所述增溫送 風器 2 內(nèi)部開設有空腔 且 所述空腔 內(nèi)頂壁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送風機 3 所述空腔內(nèi)頂壁的中部固定安裝有增 壓機 6 所述 空腔內(nèi)部中間部位固定安裝有加熱器主體 5 所述增壓機 6 遠離送風機 3 的一側固定 連接有蛇形螺紋管 7 所述空腔內(nèi)底部等距固定安裝有五個排風口 4 每個所述排風口 4 的兩端都通過蛇形螺紋管 7 與鄰近的排風口 4 相連接 所述蛇形螺紋管 7 的一部 分 位于加熱器主體 5 的內(nèi)部 所述加熱器主體 5 頂部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進水口 8 所述加 熱器主體 5 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出 水口 9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熱 器主體 5 內(nèi)部固定安裝有貼合蛇形螺紋管 7 的隔板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溫 送風器 2 靠 近出 水口 9 的一側固定設置有對接口 10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 口 9 上固定連接有排水閥 1 1 所述 排水閥 1 1 為電磁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蛇形 螺紋管 7 的內(nèi)徑為5 cm 且所述蛇形螺紋管 7 的材質(zhì)為塑膠 權 利 要 求 書 1 1 頁 2 CN 213044414 U 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 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度控制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 置 背景技術 0002 溫室大棚指以玻璃或者塑料薄膜作采光材料的溫室 在栽培設施中 玻璃溫室作 為使用壽命最長的一種形式 適合于多種地區(qū)和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 行業(yè)內(nèi)以跨度與開 間的尺寸大小分為不的建設型號 又以不同的使用方式分為 蔬菜玻璃溫室 花卉玻璃溫 室 育苗玻璃溫室 生態(tài)玻璃溫室 科研玻璃溫室 立體玻璃溫室 異形玻璃溫室 休閑玻璃 溫室 智能玻璃溫室等 等 0003 目前較常見的電加溫方式是電加溫 將地熱線埋在地下 用來提高地溫 主要用 在溫室育苗 電能是最清潔 方便的能源 但電能是二次能源 本身比較貴 因此只能作為 一種臨時加溫措施短期使用 0004 為此 我們提出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 增溫送風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而提出的安裝于溫室大棚 的均勻 增溫送風裝置 0006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 術方案 0007 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包括溫室主體 所述溫室主體 的頂部固定 安裝有增溫送風器 所述增溫送風器內(nèi)部開設有空腔 且所述空腔 內(nèi)頂壁的一側固定安裝 有送風機 所述空腔 內(nèi)頂壁的中部固定安裝有增壓機 所述空腔 內(nèi)部中間部位固定安裝有 加熱器主體 所述增壓機遠離送風機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蛇形螺紋管 所述空腔內(nèi)底部等距 固定安裝有五個排風口 每個所述排風口的兩端都通過蛇形螺紋管與鄰近的排風口相連 接 所述蛇形螺紋管 的一部分位于加熱器主體的內(nèi)部 所述加熱器主體頂部的一側固定安 裝有 進水口 所述加熱器主體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出 水口 0008 優(yōu)選地 所述加熱器主體內(nèi)部固定安裝有貼合蛇形螺紋管的隔板 0009 優(yōu)選地 所述增溫送風器靠 近出 水口 的一側固定設置有對接口 0010 優(yōu)選地 所述出 水口上固定連接有排水閥 所述 排水閥為電磁閥 0011 優(yōu)選地 所述蛇形螺紋管的內(nèi)徑為5 cm 且所述蛇形螺紋管的材質(zhì)為塑膠 0012 與現(xiàn)有技 術相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 本實用新型通過送風機將冷風送入加壓機后經(jīng)過加熱器 由于管道為螺紋管所 以在加熱器內(nèi)沿著螺紋行進 使得其行程較長 從而使加熱效果更好 由于經(jīng)過加壓機 風 壓較大 每 個出風口出風更加平均 0014 2 由于本實用新型加熱器采用水加熱方式 用電器械只用送風機和加壓機工作 所以更加節(jié)省電能花費更少 說 明 書 1 2 頁 3 CN 213044414 U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 增溫送風裝置的結構示 意圖 0016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中增溫送風器的剖 面結構示 意圖 0017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重加熱器主體的剖 面結構示 意圖 0018 圖中 1 溫室主體 2 增溫送風器 3 送風機 4 排風口 5 加熱器主體 6 增壓機 7 蛇形螺紋管 8 進水口 9 出 水口 10 對接口 1 排水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顯然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 0020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術語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頂 底 內(nèi)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 僅是 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 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 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1 參照圖1 3 安裝于溫室大棚的均勻增溫送風裝置 包括溫室主體1 溫室主體 的 頂部固定安裝有增溫送風器2 增溫送風器 內(nèi)部開設有空腔 且空腔 內(nèi)頂壁的一側固定安 裝有送 風機3 送風機 將 外部空氣吸入 空腔內(nèi)頂壁的中部固定安裝有增壓機6 增壓機 用 于增加氣壓 空腔內(nèi)部中間部位固定安裝有加熱器主體5 加熱器主體 內(nèi)部固定安裝有貼 合蛇形螺紋管7的隔板 既可以減少水資源消耗又能增加熱流通行程 增壓機6遠離送風機3 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蛇形螺紋管7 蛇形螺紋管 的內(nèi)徑為5cm 增加空氣的行程 且蛇形螺紋 管7的材質(zhì)為 塑膠 塑膠不易被腐蝕和氧化 能減少更換配件 所需成本 且具有一定的彈性 使用壽命也較長 空腔 內(nèi)底部等距固定安裝有五個排風口4 每個排風口 的兩端都通過蛇 形螺紋管7與鄰近的排風口4相連接 蛇形螺紋管7的一部分位于加熱器主體5的內(nèi)部 加熱 器主體5頂部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進水口8 用于熱水進入加熱器主體5 加熱器主體 的一側 固定安裝有 出水口9 排出已經(jīng)使用過的熱水 增溫送 風器2靠近出水口9的一側固定 設置有 對接口10 用于需要延長排風口4時使用 出水口9上固定連接有排水閥11 排水閥 1為電磁 閥 使得操控更加簡單 方便 0022 本 實用新型中 打開電源后 送風機3將風吹入增壓機6 增壓機 將風增壓并吹入蛇 形螺紋管7 加熱器主體5內(nèi)部充滿了熱水 風在經(jīng)過加熱器主體5以后換熱再從排風口4中 將換 熱以后的暖風吹出 熱媒體冷卻后打卡 排水閥1 1將使用后的熱媒體從出 水口9排出 0023 以上所述 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 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 根據(jù)本實用 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 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 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之內(nèi) 說 明 書 2 2 頁 4 CN 213044414 U 圖 1 圖 2 說 明 書 附 圖 1 2 頁 5 CN 213044414 U 圖 3 說 明 書 附 圖 2 2 頁 6 CN 21304441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