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秋種蔬菜播種面積達120萬畝,在地蔬菜瓜果以棚室為主的設施大棚面積28萬畝,露地蔬菜瓜果面積70萬畝。同時,與我市共建的潁上縣、舒城縣等9個縣(市)生產的蔬菜也持續(xù)供應合肥市場。設施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種有辣椒、蕃茄、黃瓜、茄子、芹菜、萵筍、蘿卜、香菇、平菇、金針菇等10多個品種。露地蔬菜主要有棵白菜、黃心烏、黑心烏、萵筍、蘿卜、菠菜、芫荽、大蒜、蓮藕等近20個品種。目前的基地穩(wěn)定生產、市場調劑有效,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災害性天氣的供應。但為防止出現2018年春暴雪造成我市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不利影響,須嚴肅對待,未雨綢繆,根據我市蔬菜生產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提高認識,建立雨雪冰凍災害預警機制。
各級農業(yè)主管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把防御雨雪冰凍災害,保障蔬菜生產當作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加強災害預警機制,根據《合肥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市農委將會同市氣象局通過“惠農氣象”APP、合肥直通式氣象服務QQ群、微信群等做好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預報信息發(fā)布工作。各級農業(yè)主管部門要落實專人負責,及時向廣大農業(yè)企業(yè)、合作社、種植戶發(fā)布預警信息及防災救災指導。同時,對貧困村、貧困戶的特色種養(yǎng)業(yè)產業(yè)項目要一對一關注指導,幫助其進行防災工作,防止發(fā)展產業(yè)的貧困戶因災返貧。各級農業(yè)主管部門要隨時掌握了解災情發(fā)生動態(tài)和蔬菜生產供應情況,及時上傳下達,落實應急措施,保障市場均衡供應。

二、制定方案,建立技術指導和信息報送機制。
各級農業(yè)主管部門要根據全市雨雪冰凍災害工作預案,針對氣象可能引起的各種災害,結合本地區(qū)的蔬菜作物品種和生長特點,組織有關專家制定科學具體的抗災防寒保生產保供應工作方案,加強防雪救災知識宣傳,組織落實農業(yè)技術專家深入基地田頭指導防災,幫助農民做好相關工作。各級農業(yè)部門的干部和農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抗雪災保苗技術指導和現場服務,指導農戶落實抗災措施。特別注意在生產和防災過程中的用電、用煤、加固等安全問題。進一步加強苗情、墑情、病蟲情和災情監(jiān)測分析調度,為領導決策和科學指導生產提供依據。各地要加強宣傳指導,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正確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做好防災抗災準備。要對各地生產防災工作開展情況及災情動態(tài)上報。遇大的雪凍災害,防災救災辦公室堅持每天24小時值班,直到災情解除。

三、落實措施,積極采取防災措施。
各級農業(yè)主管部門要針對在地作物生長進程和土壤墑情及農業(yè)設施抗災能力,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分類指導。
1、加強在地蔬菜的管理,冬前普遍追施1-2遍肥水,保證壯苗壯棵過冬。對能上市的蔬菜適時搶收上市,增加收入,保障供應。對受凍的蔬菜,要追施一次速效肥,加快苗情恢復。及時補光增溫,改善作物生長條件。搞好病蟲害防治,減少因雪后低溫引起的病害造成的次生災害;
2、對露地作物要做好防寒防凍準備工作,增加保溫覆蓋,利用薄膜、稻草、草簾、草木灰等對露地越冬的棵白菜、黃心烏、大蒜等蔬菜進行覆蓋,并盡可能去除易貯雪的非必要遮擋物(如遮陽網、防鳥網等);
3、加強設施農業(yè)的防范工作。目前,長豐草莓正進入上市期,大部分茄果類蔬菜處于育苗期,葉類蔬菜在田生產,降雪、降溫及大風天氣對設施農業(yè)影響極大。各地要及時指導生產企業(yè)(種植戶)排查農業(yè)設施加固、除雪農資儲備(無紡布、泡沫棉、方木、雪耙等)、固定加溫設施運轉和小型加溫設施配備及燃料儲備等應對防范措施。加固大棚設施,增強棚內支撐和棚外壓線,抗雪壓風災。增加大棚棚內“三膜一簾”覆蓋,及時清溝瀝水,同時注意減少病害發(fā)生。
如遇緊急災情,對存在倒塌隱患的大棚,采取破膜等方式及時排險;對棚內未生產或種植品種耐寒性較強的提前取出薄膜,防止出現積雪危害。處于采收期的蔬果要抓緊雪前搶收,保障市場穩(wěn)定供應。

四、部門配合,協(xié)同抓好市場儲備和外地蔬菜調運。
針對北方可能出現大的雪災和冰凍天氣,周谷堆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動員市場內的運銷大戶積極儲備耐儲蔬菜3000噸以上,如土豆、圓蔥、蘿卜等耐儲品種,可以保證大雪封路時,全市3-5天的應急供應。在雪災發(fā)生時對自產自銷的經營戶劃分專銷區(qū),并給予一定優(yōu)惠措施,同時掌握全國各蔬菜主產區(qū)的供求信息,為場內商戶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務。

五、發(fā)揮經濟圈共建作用。
聯(lián)絡協(xié)調潁上縣、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桐城市、定遠縣、岳西縣等地的農業(yè)主管部門,在雪災發(fā)生時組織各基地特別是共建基地積極向合肥供應蔬菜,補充合肥市場不足,增加基地農民收入,擴大共建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