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在辣椒生產(chǎn)上的應(yīng)用研究.pdf
下轉(zhuǎn)第 1 40 頁 文章 編 號 16 7 3 8 87 X 2 0 20 0 9 0 13 8 02 WangRui 1 DaiRunfang 2 1 Sh a nxi Soi l a nd F e r t ili z e r W or k s t a t i o n T a i y ua n 0 300 01 Sha nxi Ch i na 2 Sha nx i A g r i c ult ur a l P roduc t Q u a l i t y a nd Sa f e ty Ce n t e r Ta i yua n 030002 Sha nxi Chin a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obtains the effect of saving cost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n pepper production and summarizes a set of feasible methods to guide farmers to scientifically irrigate and fertilize so as to provide basic support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integrationtechnologyonpepperinlarge area 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 hotpepper costsavingandefficiencyincreasing 收 稿日期 2 02 0 0 8 2 1 作 者 簡 介 王 瑞 1 979 女 山 西 人 高 級 農(nóng) 藝 師 研 究 方 向 土壤改良生態(tài)修復(fù) 養(yǎng) 分資源管理 水 肥一 體 化技 術(shù)在辣椒生產(chǎn)上的 應(yīng)用 研 究 王 瑞 1 戴 潤 芳 2 1 山西 省 土 壤 肥料 工作 站 山西 太 原 03 00 01 2 山 西省 農(nóng) 產(chǎn) 品質(zhì) 量安 全 中 心 山西 太 原 03 0 00 2 摘 要 文章通過 水 肥一體化技術(shù)試驗 得 出水肥一 體 化技術(shù)對 辣 椒生產(chǎn)的 節(jié) 本增效 效 果 總 結(jié) 出 一 套 切 實(shí) 可 行 的 方 法 指 導(dǎo) 農(nóng) 民 科 學(xué)灌 水 施肥 為水肥一 體 化技術(shù)在辣椒上大面積推廣應(yīng)用提供 基 礎(chǔ)支撐 關(guān) 鍵詞 水肥一體 化 辣 椒 節(jié) 本增 效 中 圖分 類 號 S3 65 S6 41 3 文 獻(xiàn)標(biāo) 志 碼 A d oi 1 0 39 6 9 j i ssn 1 67 3 8 8 7X 20 2 0 0 9 06 4 1 試驗 目 的 為驗 證 水 肥 一體 化 技 術(shù) 在 辣 椒 生 產(chǎn) 上 的 應(yīng) 用 效 果 在 忻 府 區(qū) 選 擇有 代表 性 的辣 椒 種 植地 塊開 展 田 間 試驗示 范 辣 椒 是忻 府 區(qū) 主 要 產(chǎn) 業(yè) 之 長期 以 來 當(dāng) 前 農(nóng) 民 在 種 植 辣 椒 過 程 中 盲目 施 肥 過 量 澆 水 造 成 水 肥資 源 浪 費(fèi) 經(jīng) 濟(jì) 效 益 低 下 對 生 態(tài) 環(huán) 境也 造 成 一 定 影響 通 過 試 驗 總 結(jié) 出 一 套 切 實(shí) 可 行 的 方 法 指 導(dǎo) 農(nóng) 民 科 學(xué) 灌 水 施 肥 為 水 肥 一 體 化 技 術(shù) 在 辣 椒 上 大 面 積推廣 應(yīng) 用 提供 基 礎(chǔ)支 撐 2 試驗 設(shè) 計 2 1 試驗 地 點(diǎn) 試 驗 地 位 于 東 樓 鄉(xiāng) 東 樓 村 試 驗 面 積 32 0 m 2 參 試 品 種 為 北 京紅 辣 椒 試 驗區(qū) 地處 平 川區(qū) 土 地 肥沃 灌溉 便 利 試 驗地 的 潛 水 及 承 壓 水 是 該 區(qū) 重 要 的 地 下 水 類 型 也 是 農(nóng) 田 灌 溉 的重 要 水 源 試驗 區(qū) 地 下 水 資 源 較 為 豐 富 試 驗 地 土 壤類 型 為 褐 土 0 20 c m 土 壤 耕 作 層 養(yǎng) 分 平 均 值 為 有 機(jī) 質(zhì) 13 6 1 g kg 全氮 0 67 g k g 堿 解 氮 78 5 6 m g kg 有 效 磷 15 3 m g kg 速 效 鉀 13 2 m g kg 耕 作 層 厚度在 15 cm 2 2 試 驗處 理 試 驗 設(shè) 4 個 處 理 2 次 重 復(fù) 共 8 個 小 區(qū) 每 個 小 區(qū) 面 積 40 m 2 處 理 常 規(guī) 施 肥 不使 用 水 肥 一 體 化 技 術(shù) 處 理 667 m 2 施底 肥 15 1 5 15 40 kg 追 肥 3 次 每 次 10 kg 667 m 2 處 理 667 m 2 施 底肥 15 1 5 15 40 kg 追 肥 4 次 每 次 10 kg 667 m 2 處 理 667 m 2 施 底 肥 15 15 15 40 kg 追 肥 5 次 每 次 10 kg 667 m 2 2 3 主要 技 術(shù)內(nèi)容 水 肥 一 體 化 滴 灌 技 術(shù) 是 利 用 灌 溉 系 統(tǒng) 設(shè) 備 借 助 壓 力 系 統(tǒng) 將 可 溶 性 固 體 或 液 體 肥 料 按 土 壤 養(yǎng) 分 含 量 和 作 物 種 類 的 需 肥 規(guī) 律 與特 點(diǎn) 配 兌 肥 液 與 灌 溉 水 一 起 通 過 可 控 管 道 系 統(tǒng) 進(jìn) 行 供 水 供 肥 水肥 相 融 后 通 過 管 道 和 滴 頭 形 成 滴 灌 均 勻 定 時 定 量 浸 潤 作 物 根系 發(fā) 育 生 長 區(qū) 域 使 主 要 根 系 土 壤 始 終 保 持 疏 松 和 適 宜 的 含 水 量 同 時 根 據(jù) 不 同 蔬 菜 的 需 肥 特 點(diǎn) 土 壤 環(huán) 境 和 養(yǎng) 分 含 量 狀 況 蔬 菜 不 同 生 長 期 需 水 以 及 需 肥 規(guī) 律 情 況 進(jìn) 行 不 同 生 育 期 的 需 求 設(shè) 計 把 水 分 和 養(yǎng) 分 定 時 定 量 按 比例 直 接 提供 給 作物 2 3 1 工程參數(shù) 采 用 深 井 水 泵 提 水 通 過 P VC 管 道 P E 軟 帶 單 側(cè) 翼 滴 灌 帶 灌 溉 全 灌 區(qū) 管 路 系 統(tǒng) 由 首 部 干 管 支 管 毛 管 三 級 管 道 組 成 干 管 管 材 為 P VC 管 支 管 管 材 采 用 P E 軟 帶 毛 管 采 用 單 側(cè) 翼 滴 灌 帶 設(shè) 計 灌 水 定 額 m 20 m m 13 m 3 畝 次 每 次 灌 水 時 間 取 4 h 辣 椒 水 肥 一 體 化 滴管 系 統(tǒng) 側(cè) 翼 滴 灌 帶 管 徑 16 m m 壁厚 0 2 m m 滴 頭 間 距 0 33 m 滴 頭 流 量 為 2 2 L h 干 管 垂 直 于 耕 作 方 向 布 置 支 管 平 行 干 管 布 置 每 行 辣 椒 布 置 一 條滴 灌 帶 每 條 滴 灌 帶 鋪 設(shè) 60 m 灌 水 器 間 距 為 0 33 m 支 管 長 度 依 地 塊 尺 寸 不 等 滴 頭 間 距 為 0 33 m 滴 灌 帶 間 距 為 1 m 根 據(jù) 地 塊地 形 大小 適 當(dāng)調(diào) 整 2 3 2 施肥要求 根 據(jù) 辣 椒 的 需 肥 規(guī) 律 地 塊 的 肥 力 水 平 及 目 標(biāo) 產(chǎn) 量 確 定 總 施 肥 量 氮 磷鉀 比 例及 底 追 肥 的比例 作 底 肥 的 肥料 在 整 地 前 施 入 追 肥 則 按 照 不 同 作 物 生 長 期 的 需 肥 特 性 確 定 其 追 肥 次 數(shù) 數(shù) 量 和 品 種 實(shí) 施 滴 灌 施肥 技 術(shù) 可 使 肥 料 利 用 率 提 高 30 故滴 灌施 肥 的 用 肥 量 一 般 為 常 規(guī) 施 肥 的 70 滴 土 肥 植 保 1 3 8明 顯 表 面 著 生 少 量 霉 層 從 葉 緣 侵 染 時 葉 片 病 斑 呈 V 字 形 有 輪 紋 初期 灰 色霉 層不 明 顯 后 期 產(chǎn)生少 量 灰 色霉 層 3 4 莖部感染癥狀 黃 瓜 莖 部 感 染 灰 霉 病 主 要 發(fā) 生 在 莖 節(jié) 上 病 部 表 面 灰 白 色 密 生 灰 霉 當(dāng) 病 斑 繞 莖 一 圈 后 莖 蔓 折 斷 其 上 部 萎 蔫 整 株枯死 4 溫室黃瓜灰霉病生態(tài)防治 4 1 選擇品種 選擇 耐 低 溫 葉片 大 小 中 等 抗 病 性 強(qiáng) 的優(yōu)良 品 種 4 2 土壤 管 理 高溫 悶 棚 在 溫室 黃 瓜 定 植前 10 15 d 于 棚 內(nèi)噴 灑 質(zhì) 量 分?jǐn)?shù) 86 2 氧 化亞 銅 1 20 0 倍 液 后 選 擇連續(xù) 5 7 d 的 晴 朗 天 氣嚴(yán) 閉 溫 室 使棚 內(nèi) 中午 前后 的 氣 溫 高達(dá) 60 70 然 后 通 風(fēng)降 溫 至 25 30 時 起 壟定 植 深 翻 20 c m 以 上 把 土 表 的 灰 霉 病 菌 核 遺 留 的 黃 瓜 植 株 病 殘 體 都 翻 進(jìn) 土 壤 底 層 能 有 效減 少 第 二年 的 初侵 染源 4 3 加強(qiáng) 棚 室管理 及 時 摘 除 病 葉 病 花 病 果 及 黃 葉 帶 至 棚 室 外 燒 掉 或 深 埋 減 少 傳 染 源 黃 瓜 雌 花 開 花 當(dāng) 天 采 用 20 0 倍 適 樂 時 進(jìn) 行 蘸 花 可 以 有 效 降 低 灰 霉 病 菌 的 侵 染 并 結(jié) 合 黃 瓜 植 株 的 長 勢 將 莖 蔓 底 部 位 置 已 經(jīng) 發(fā) 黃 的 老 葉 子 及 時 摘 除 增 加 透 光 和通 風(fēng) 可以 有 效 防 止或減 輕 灰 霉病 的 傳播 4 4 采用 高 畦覆地膜加滴灌栽培法 入 冬 后 適 當(dāng) 控 制 澆 水 減 少 棚 頂 及 葉 面 結(jié) 露 和 葉 緣 吐 水 降 低 棚 內(nèi) 濕 度 適 時 晚 通 風(fēng) 提 高 棚 溫 至 33 減 弱 灰 霉 病 流 行 采 用 高 畦 覆 地 膜 加 滴 灌 栽 培 法 畦 高 15 1 8 c m 上 畦 面 50 60 c m 減 少 澆 水 量 提 高 低 溫 培 育 壯 苗 提 高 黃 瓜 苗 的 抗病 性 5 化 學(xué)防 治 由 于 天 氣 原 因 造 成 溫 室 的 黃 瓜 灰 霉 病 流 行 時 可 進(jìn) 行 化 學(xué) 防 治 采用 煙 霧 法 粉塵 法和 噴 霧 法 5 1 煙 霧法 用 10 速 克 靈 煙 劑 0 2 0 25 kg 0 06 7 hm 2 或 45 百 菌 清 煙 劑 0 25 kg 0 06 7 hm 2 于 夜 間 關(guān)閉 風(fēng)口 后 熏 煙防 治 5 2 粉 塵法 于 傍 晚 覆 蓋 保 溫 被 前 噴 灑 質(zhì) 量 分 數(shù) 為 10 滅 克 粉 塵 劑 1 00 0 kg 0 067 hm 2 或 12 殺 菌 靈 粉塵劑 1 kg 0 067 hm 2 5 3 噴 霧法 于 晴 天 下 午 噴 質(zhì) 量 分 數(shù) 50 啶 酰 菌 胺 凱 澤 1 50 0 倍 液 或 42 4 氟 吡 菌 酰 胺 健 達(dá) 1 00 0 倍 液 隔 7 10 d 噴 1 次 交 替 使 用 連 續(xù) 2 3 次即 可 6 結(jié) 論 在 黃 瓜 的 種 植 過 程 中 灰 霉 病 是 溫 室 生 產(chǎn) 的 主 要 病 害 若 不 采 取 及 時 有 效 的 防治 措 施 會 大 大 降 低 黃 瓜 的 產(chǎn) 量 和 質(zhì) 量 為 此 要 積 極采 用 生態(tài) 防 治和 化 學(xué) 防治等 措 施 有 效預(yù) 防 黃 瓜 灰 霉 病 上接 第 138 頁 灌施 肥 系 統(tǒng) 施 用 底 肥 與 傳 統(tǒng) 施 肥 相 同 包 括 有 機(jī) 肥 和 化 肥 用 作 追 肥 的 肥 料 品 種 均 是 可 溶 性 肥 料 且 符 合 國 家 標(biāo) 準(zhǔn) 或 行 業(yè)標(biāo) 準(zhǔn) 根 據(jù) 試 驗 區(qū) 土 壤 養(yǎng) 分 特 點(diǎn) 和 辣 椒 需 肥 規(guī) 律 研 制 集 大量元 素 和 中 微 量 元 素 為 一 體 配 比 科 學(xué) 合 理 的 專 用 肥 滿 足辣 椒 生 長 需 求 解 決 養(yǎng) 分 間 拮 抗 作 用 形 成 沉 淀 堵 塞 滴 頭 的 問題 3 結(jié)果 與 分析 3 1 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對辣椒產(chǎn) 量的 影 響 表 1 各 處理 產(chǎn) 量結(jié) 果 分析 表 Tab 1Analysisofyieldresultsofeach treatment 處理 小 區(qū)產(chǎn) 量 kg 單 產(chǎn) kg 667m 2 比對照 平 均 增產(chǎn) kg 增 幅 75 5 74 9 74 6 75 0 1250 76 7 76 1 76 7 76 5 1275 25 2 0 85 2 84 4 85 1 84 9 1415 165 13 2 86 5 86 4 85 7 86 2 1437 187 15 0 各 處 理 的 產(chǎn) 量 結(jié) 果 見 下 表 處 理 常 規(guī) 施 肥 折 合 單 產(chǎn) 1 25 0 kg 667 m 2 處 理 折 合 單 產(chǎn) 1 27 5 kg 667 m 2 較 處 理 常 規(guī) 施 肥 667 m 2 增 產(chǎn) 25 kg 增 幅 2 0 處 理 單 產(chǎn) 1 41 5 kg 667 m 2 比 處 理 常 規(guī) 施 肥 667 m 2 增 產(chǎn) 16 5 kg 增 幅 13 2 處理 折 合 單 產(chǎn) 1 43 7 kg 667 m 2 比 處 理 常 規(guī) 施 肥 667 m 2 增產(chǎn) 18 7 kg 增 幅 15 0 各 處 理 間 均 達(dá) 到 顯 著 水 平 處 理 4 效 果 最 為 顯 著 可 見 實(shí) 施 水 肥 一 體 化 技 術(shù) 具 有 顯 著 的 增 產(chǎn) 作 用 3 2 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節(jié)本分析 3 2 1 節(jié)水分析 常 規(guī) 處 理 辣 椒 與 水 肥 一 體辣 椒 均 澆 3 次 水 常 規(guī) 每 次 每 667 m 2 澆 1 h 用 水 50 m 3 3 次 澆 水 用 時 3 h 用 水 15 0 m 3 每 667 m 2 每次 開 支 16 5 元 水肥 一 體 化辣 椒 每次 用水 5 m 3 用 時 1 5 h 平均 667 m 2 用 水 14 5 m 3 次 667 m 2 節(jié)水 35 5 m 3 3 2 2 節(jié)約人工 分 析 常 規(guī) 半 個 月 澆 一 次 水 共 澆 3 次 每 小 時 雇 人 25 元 3 9 h 人工 費(fèi) 共 10 0 元 試驗 區(qū) 未 雇 人 工 節(jié) 約 人 工 費(fèi) 10 0 元 棚 追 肥 3 次 即可 節(jié)約 追 肥 人工 費(fèi) 30 0 元 棚 4 試 驗結(jié) 論 1 在辣 椒 上實(shí) 施水 肥 一 體 化技術(shù) 可 起 到顯 著 的 增產(chǎn) 節(jié) 水 節(jié) 肥 節(jié)人工 作 用 可 為農(nóng) 戶帶 來 顯著 的 經(jīng) 濟(jì) 效益 2 在 辣 椒 上 實(shí) 施 水 肥 一 體 化 技 術(shù) 能 有 效 提 高 水 肥 資 源 利 用 率 對 提高 土 壤 肥 力 減 少 農(nóng) 田 環(huán) 境 污 染 具 有 良 好 的 生 態(tài) 效益 3 通 過 在 辣 椒 上 示 范 推 廣 水肥 一 體 化 技 術(shù) 能 提 高 合 作 社 種 植 水 平 和 技 術(shù) 含 量 推 動 農(nóng) 村 農(nóng) 業(yè) 產(chǎn) 業(yè) 結(jié) 構(gòu) 調(diào) 整 和 新 一 輪 菜 籃 子 工程建 設(shè) 土 肥 植 保 尤 晶玲 田來生 曲 沃縣溫室 黃 瓜灰霉病 發(fā) 病 規(guī) 律及 生 態(tài)防治 1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