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_崔新昕.pdf

  • 資源ID:18091       資源大?。?span id="mwxgrw6" class="font-tahoma">1.84MB        全文頁數(shù):13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_崔新昕.pdf

中藥擷英 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 崔新昕1 張晶1 趙婷1 2 劉鳳波1 2 張媛1 2 魏勝利1 2 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2488 2 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崔新昕 女 在讀碩士生 通信作者 魏勝利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 中藥資源定向培育及中藥資源綜合開發(fā) E mail wsl7491 126 com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 No 2022YFC3501505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顏色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響 方法 按 照不同的栽培方式將15個批次的3年生鐵皮石斛分為5組 即大棚栽培組 巖壁栽培組 活樹栽培 組 樹皮栽培組 竹架栽培組 每組3個批次 按照不同采收期和生長年限將36個批次的鐵皮石斛 分為12組 即T1 T6組為3年生鐵皮石斛 F1 F6組為4年生鐵皮石斛 采用分光測色技術檢 測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采收期鐵皮石斛的色度值 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采收 期鐵皮石斛的多糖含量 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采收期鐵皮石斛的甘露糖 葡萄 糖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 蘆丁 槲皮素 柚皮素 丁香酸 含量 并計算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 甘露糖 與葡萄糖峰面積比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總量 采用熵權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對指標客觀賦權后 再 計算相對貼近度 C 以綜合評價藥材質量 結果 不同栽培方式下 與大棚栽培組比較 竹架栽培 和巖壁栽培組的黃藍色度值 b 降低 樹皮栽培組b 升高 巖壁栽培 樹皮栽培 活樹栽培和竹架 栽培組的明亮度值 L 多糖 丁香酸 柚皮素 槲皮素含量降低 紅綠色度值 a 升高 活樹栽培 和樹皮栽培組的甘露糖含量降低 竹架栽培組甘露糖含量升高 均P 0 05 竹架栽培和樹皮栽培 組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甘露糖與葡萄糖峰面積比升高 均P 0 05 與樹皮栽培組比較 大棚栽 培 巖壁栽培 活樹栽培和竹架栽培組的甘露糖 葡萄糖 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升高 甘露糖與葡萄 糖峰面積比降低 均P 0 01 與竹架栽培組比較 樹皮栽培 活樹栽培 大棚栽培和巖壁栽培組 的蘆丁含量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總量降低 均P 0 05 3年生不同采收期T1 T6組間比較 與T3 組比較 T1 T2 T5 T6組的L 降低 b 升高 T1 T2 T4 T6組的a 甘露糖與葡萄糖峰面積比均 升高 多糖 葡萄糖 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均降低 均P 0 05 與T5組比較 T1 T4與T6組的甘 露糖含量降低 T1 T4組蘆丁含量升高 均P 0 05 與T6組比較 T1 T5組的丁香酸 槲皮素含 量升高 T1 T4組的黃酮及酚酸類成分總量升高 均P 0 05 在4年生不同采收期F1 F6組間 比較 與F1組比較 F2 F6組的丁香酸含量升高 槲皮素含量降低 均P 0 01 與F2組比較 F1 F3 F6組的葡萄糖 蘆丁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總量均降低 均P 0 01 與F3組比較 F1 F2 F4 F6組的L 降低 b 升高 甘露糖含量 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均降低 F1 F4 F6組的多糖含量 降低 均P 0 05 與F6組比較 F1 F4組的甘露糖與葡萄糖峰面積比降低 P 0 01 熵權 逼 近理想解排序法分析表明 大棚栽培組 C 0 661 1 和F5組 C 0 538 9 鐵皮石斛的色澤和有效 成分含量的C最高 結論 大棚栽培及2月采收的4年生鐵皮石斛的綜合質量最優(yōu) 為選育優(yōu)質 鐵皮石斛栽培方式及采收期的選擇提供了實驗依據 關鍵詞 鐵皮石斛 質量評價 栽培方式 生長年限 采收期 doi 10 3969 j issn 1006 2157 2025 07 017 中圖分類號 R282 2 1101 第48卷第7期2025年7月 Vol 48 Iss 7 Jul 2025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harvest periods on growth traits and medicinal quality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CUI Xinxin1 ZHANG Jing1 ZHAO Ting1 2 LIU Fengbo1 2 ZHANG Yuan1 2 WEI Shengli1 2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88 China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arvest periods on chro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mary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Methods Fifteen batches of three year old Dendrobium officinale were categorized into five cultivation groups DP ZP YB ZP HS ZP SP ZP and ZJ ZP with three batches per group Thirty six batche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elve harvest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and growth years the T1 to T6 groups were three year old samples and the F1 to F6 groups were four year old samples Chromaticity value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harvest periods were measured using colorimetry Polysaccharide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 and harvest periods was quantified via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Mannose glucose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rutin quercetin naringenin and syringic acid were analyzed in each group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harvest periods using HPLC The total amount of mannose and glucose the peak area ratio of mannose to glucose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were calculated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assign objective weights to indicators follow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relative closeness C fo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medicinal materials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compared with the DP ZP group the b value of the ZJ ZP and YB ZP groups decreased whereas that of the SP ZP group increased The L value and polysaccharide syringic acid naringenin and quercetin contents decreased whereas the a value increased in the YB ZP SP ZP HS ZP and ZJ ZP groups The mannose contents decreased in the HS ZP and SP ZP groups and increased in the ZJ ZP group P 0 05 The glucose content in the ZJ ZP and SP ZP groups decreased the peak area ratio of mannose to glucose increased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SP ZP group the mannose and glucose content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annose and glucos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peak area ratio of mannose to glucose was decreased in the DP ZP YB ZP HS ZP and ZJ ZP groups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ZJ ZP group the rutin content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were decreased in the SP ZP HS ZP DP ZP and YB ZP groups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T3 group the L value of the T1 T2 T5 and T6 groups decreased whereas the b value increased The a value and the peak area ratio of mannose to glucose increased in the T1 T2 and T4 to T6 groups whereas the polysaccharide and glucose content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annose and glucose decreased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T5 group the mannose content in the T1 to T4 and T6 groups decreased whereas the rutin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T1 to T4 groups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T6 group the syringic acid and quercetin contents increased in the T1 to T5 group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increased in the T1 to T4 group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F1 group the syringic acid content in the F2 to F6 group increased the quercetin content decreased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2 group the glucose and rutin content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 decreased in the F1 and F3 to F6 groups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3 group the L value 210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第48卷 decreased the b value increased mannose content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annose and glucose decreased in the F1 F2 and F4 to F6 groups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the F1 and F4 to F6 groups decreased 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F6 group the peak area ratio of mannose to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F1 to F4 groups P 0 01 Entropy weight TOPSI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 of chro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imary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DP ZP C 0 661 1 and F5 C 0 538 9 groups were the highest Conclusion Dendrobium officinale cultiva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and four year old Dendrobium officinale harvested in February exhibit optimal overall qualit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cultivation method and the optimal harvest period of high quality Dendrobium officinale Keywords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quality evaluation cultivation method growth years harvest periods Corresponding author Prof WEI Shengli Ph D Doctoral Supervi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angguang South Street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2488 E mail wsl7491 126 com Funding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No 2022YFC3501505 Conflicts of interest None of the authors have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associated with this study and all the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d this manuscript 鐵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的干燥莖 1 具有益胃 生津 滋陰清熱等功效 2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 鐵 皮石斛含有多糖 單糖 黃酮 酚酸及生物堿等多種 活性成分 3 在腸胃功能調節(jié) 4 6 免疫穩(wěn)態(tài)調 控 7 保肝 8 抗腫瘤及抗氧化 9 11 等方面表現(xiàn)出確 切的生物活性 2023年 鐵皮石斛被正式列入國家 藥食同源目錄 進一步推動其產業(yè)鏈的延伸與深度 開發(fā) 近年來 隨著林下活樹附生 巖壁附生等仿野 生栽培技術的興起 使得鐵皮石斛栽培方式呈現(xiàn)多 元化趨勢 明代 本草蒙筌 云 生溪石上者名石 斛 折之似有肉中實 生櫟木上者名木斛 折之如麥 稈中虛 石斛有效難尋 木斛無功易得 12 這提示 不同栽培方式對鐵皮石斛的品質有潛在影響 目 前 已有研究比較不同栽培方式的品質差異 但結論 存在爭議 有研究認為 大棚種植的鐵皮石斛多糖 含量高于附樹栽培 13 而有學者則得出相反結 論 14 不同學者的研究結論不一致 可能與樣品數(shù) 量 加工方式等因素有關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 現(xiàn)有 相關研究多未明確指出控制采收期這一關鍵變量 且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雖規(guī)定了鐵皮石斛應在 11月至翌年3月采收 1 但并未明確生長年限 導致實際的采收時間難以精準把控 鑒于上述問 題 本研究聚焦鐵皮石斛的培育過程 嚴格控制來源 的一致性 系統(tǒng)探究栽培方式與采收期兩大關鍵因 素對鐵皮石斛顏色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響 通 過熵權 逼近理想解排序 TOPSIS 法綜合評價 篩 選出鐵皮石斛的最佳栽培方式與采收期 為高質量 食用和藥用鐵皮石斛的生產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1 1 藥材及分組 不同栽培方式實驗用鐵皮石斛樣品于2019年 12月采自江西省龍虎山鐵皮石斛基地 共涵蓋 5種栽培方式 即大棚栽培 仿野生貼巖壁栽培 仿 野生貼活樹栽培 仿野生貼樹皮栽培 仿野生竹架 栽培 按照不同的栽培方式將15個批次的3年生 鐵皮石斛樣品分為5組 即大棚栽培組 巖壁栽培 組 活樹栽培組 樹皮栽培組 竹架栽培組 每組 3個批次 不同采收期實驗用鐵皮石斛樣品采自云南省西 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勐阿鎮(zhèn)鐵皮石斛基地 2019年10月 選擇種源 栽培環(huán)境和管理條件相對 一致的3年生和4年生大棚栽培區(qū)進行采樣 采收 期覆蓋2019年10 11 12月及2020年1 2 3月 共 6個月份 每月分別采集3年生與4年生樣品3個 批次 共計36個批次 按照不同采收期及生長年限 將36個批次的鐵皮石斛樣品分為12組 即3年生 樣品按采收期分為6組 即T1 T6組 4年生樣品 按采收期分為6組 即F1 F6組 為避免加工方式干擾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 石斛的影響分析 將采集的所有鐵皮石斛鮮條樣品 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C103實驗室采用統(tǒng)一 3101第7期崔新昕等 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 產地加工方式進行標準化處理 先將鐵皮石斛鮮條 切制為3 cm短段 后經85 鼓風干燥至恒重 干燥 樣品粉碎過3號篩備用 所有實驗材料經鑒定來源 于蘭科植物鐵皮石斛 樣品保存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中藥學院中藥資源樣品庫 1 2 主要儀器 Shimadzu LC 20A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 日本島 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ME104 型萬分之一電子分 析天平 XS105DU 型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 瑞 士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RE 3000 型旋轉蒸 發(fā)儀 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Jet Mill 型氣流式超微 粉機 臺灣欣鎮(zhèn)精密企業(yè)有限公司 HH S8 型恒溫 水浴鍋 北京科偉儀器有限公司 KQ 500DE 型數(shù) 控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UV 28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舜宇恒平科 學儀器有限公司 鼓風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學儀器 有限公司 CM 5 型分光測色計 日本柯尼卡美能 達公司 1 3 主要試劑 無水葡萄糖 甘露糖 鹽酸氨基葡萄糖 丁香酸對 照品 純度 98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批號分 別為110844 20512 110750 200110 110758 201415 110758 21415 蘆丁 柚皮素 槲皮素對照品 純度 98 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號分別為 Z25F8B3005 T23A8F42188 T18O10F100404 甲醇 乙醇 色譜級 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 批號 分別為A456 4 A955 4 純凈水 杭州娃哈哈集團 有限公司 2 方法 2 1 采用分光測色技術檢測鐵皮石斛的色度值 將CM 5 型分光測色計黑白校正 分別取大棚栽 培 巖壁栽培 活樹栽培 樹皮栽培 竹架栽培組及 T1 T6 F1 F6組混合均勻的藥材粉末適量 于D65 標準光源環(huán)境下 均勻平鋪于石英比色皿底部 厚度 約為3 mm 將色差儀光斑對準粉末測試盒中心 讀 取樣品的明亮度值 L 紅綠色度值 a 黃藍色 度值 b 平行測定3次取均值 2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鐵皮石斛的多糖 含量 2 2 1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定鐵皮石斛藥材粉末 過3號篩 0 3 g 加水200 mL 加熱回流2 h 放冷 轉移至250 mL容 量瓶中 用少量水分次洗滌容器 洗液并入同一容量 瓶中 加水至定容 搖勻 濾過 精密量取續(xù)濾液 2 mL 置15 mL離心管中 精密加入無水乙醇 10 mL 搖勻 冷藏1 h 取出 4 4 000 r min 離心 半徑12 cm 離心20 min 棄去上清液 沉淀加80 乙醇洗滌2次 每次8 mL 離心 棄去上清液 沉淀 加熱水溶解 轉移至25 mL容量瓶中 放冷 加水至 定容 搖勻 即得 2 2 2 對照品溶液制備 取無水葡萄糖對照品適量 精密稱定 加水制成 90 mg L的溶液 即得 2 2 3 標準曲線制備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0 2 0 4 0 6 0 8 l 0 mL 分 別置10 mL具塞試管中 各加水補至1 0 mL 精密 加入5 苯酚溶液1 mL 臨用配制 搖勻 再精密加 硫酸5 mL 搖勻 置沸水浴中加熱20 min 取出 置 冰浴中冷卻5 min 以等體積5 苯酚溶液與硫酸替 代對照品溶液 加水補足至相同反應體系體積 1 0 mL 置沸水浴中加熱20 min 取出 置冰浴中 冷卻5 min作為空白對照 在488 nm的波長處測 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為縱坐標 質量濃度為橫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 2 2 4 樣品檢測 分別精密稱取大棚栽培 巖壁栽培 活樹栽培 樹皮栽培 竹架栽培組及T1 T6 F1 F6組樣品各 0 3 g 按照 2 2 1 項下方法平行制備供試品溶液 3份 按照 2 2 3 項下方法自 精密加入5 苯酚 溶液1 mL 起 依法測定樣品吸光度 計算供試品溶 液中多糖含量 以無水葡萄糖含量計算 平行測定 3次取均值 2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鐵皮石斛甘露糖 葡 萄糖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含量 2 3 1 甘露糖 葡萄糖含量 2 3 1 1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定鐵皮石斛藥材粉末 過3號篩 0 12 g 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80 乙醇適量 加熱回流提取 4 h 棄去乙醇液 藥渣揮干乙醇 濾紙筒拆開置于燒 杯中 加水100 mL 再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 mL 煎煮 1 h并攪拌 放冷 加水補至100 mL 混勻 離心 備 用 吸取樣品上清液1 mL 置頂空瓶中 加 3 0 mol L的鹽酸溶液0 5 mL 封口 混勻 110 水解1 h 放冷 用3 0 mol 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 pH值至中性 備用 吸取400 L 加0 5 mol L的 1 苯基 3 甲基 5 吡唑啉酮 PMP 甲醇溶液與 0 3 mol L的氫氧化鈉溶液各400 L 混勻 70 水 浴反應100 min 再加0 3 mol L的鹽酸溶液 500 L 混勻 用三氯甲烷洗滌3次 每次2 mL 棄 去三氯甲烷溶液 水層離心后 取上清液 即得 410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第48卷 2 3 1 2 校正因子測定 取鹽酸氨基葡萄糖適量 精密稱定 加水制成 12 g L鹽酸氨基葡萄糖溶液 作為內標溶液 另分 別取甘露糖 葡萄糖對照品各8 mg 精密稱定 置 100 mL量瓶中 精密加入內標溶液1 mL 加水適量 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 搖勻 吸取400 L 加 0 5 mol L的PMP甲醇溶液與0 3 mol L的氫氧化 鈉溶液各400 L 混勻 70 水浴反應100 min 再 加0 3 mol L的鹽酸溶液500 L 混勻 用三氯甲烷 洗滌3次 每次2 mL 棄去三氯甲烷液 水層離心 后 取上清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 測定 計算校正 因子 2 3 1 3 色譜條件 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譜柱 120 mm 4 6 mm 5 m 流動相 乙腈 A 0 02 mol L乙酸 銨溶液 B 等度洗脫 15 85 檢測波長250 nm 柱溫35 流速1 0 mL min 進樣量10 L 2 3 1 4 樣品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大棚栽培 巖壁栽培 活樹栽培 樹皮栽培 竹架栽培組及T1 T6 F1 F6組樣品 0 12 g 按照 2 3 1 1 項下方法平行制備供試品溶 液3份 分別測定樣品吸光度 計算供試品溶液中甘 露糖 葡萄糖含量 以及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 甘露 糖與葡萄糖峰面積比 平行測定3次取均值 2 3 2 蘆丁 槲皮素 柚皮素 丁香酸含量及黃酮及 酚酸類成分總量 2 3 2 1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鐵皮石斛粉末 過3號篩 1 5 g 置于 具塞錐形瓶中 加入70 甲醇15 mL 超聲50 min 過濾 取續(xù)濾液10 mL 濃縮至干 加70 甲醇定容 于5 mL容量瓶 搖勻 過0 45 m微孔濾膜 即得 2 3 2 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丁香酸 蘆丁 槲皮素 柚皮素對照品 適量 加甲醇溶解定容 分別制成0 314 1 010 0 379 0 255 g L的對照品儲備液 過0 45 m微孔 濾膜 備用 2 3 2 3 色譜條件 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譜柱 120 mm 4 6 mm 5 m 流動相 甲醇 A 0 1 磷酸水溶 液 B 梯度洗脫 0 10 min 25 40 A 10 15 min 40 45 A 15 20 min 45 46 A 20 25 min 46 47 A 25 35 min 47 50 A 檢測波長280 nm 柱溫35 流速1 0 mL min 進 樣體積10 L 2 3 2 4 樣品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大棚栽培 巖壁栽培 活樹栽培 樹皮栽培 竹架栽培組及T1 T6 F1 F6組樣品各 1 5 g 按照 2 3 2 1 項下方法平行制備供試品溶 液3份 分別測定樣品吸光度 計算供試品溶液中丁 香酸 槲皮素 柚皮素 蘆丁含量及黃酮及酚酸類成 分總量 平行測定3次取均值 2 4 采用熵權 TOPSIS法綜合分析鐵皮石斛藥材 質量 通過熵權 TOPSIS分析首先建立鐵皮石斛質量 初始化決策矩陣 實現(xiàn)決策矩陣歸一化 計算各評價 指標信息熵 權重 構建加權決策矩陣 確定最優(yōu)向 量和最劣向量 計算每個評價指標與正負理想解的 歐式距離 從而得出最優(yōu)解的相對貼進度 C 最終 分別確定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采收期鐵皮石斛藥材 質量的綜合排序 其中 信息熵反映指標的離散程 度 熵越大 離散程度越小 指標對于決策的重要值 即權重 越小 各評價對象到正理想解的歐式空 間距離 D 和到負理想解的歐式距離 D 越小 說明與最優(yōu)解距離越近 綜合兩者得到的相對貼近 度越大 說明鐵皮石斛品質越佳 15 16 2 5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6 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與分 析 符合正態(tài)分布或近似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 以均值 標準差 x s 描述 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 素方差分析 組間兩兩比較 方差齊時采用LSD法 方差不齊時采用Tamhane s T2檢驗 以P 0 05為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3 1 鐵皮石斛的色度值 3 1 1 不同栽培方式鐵皮石斛的色度值 與大棚栽培組比較 巖壁栽培 樹皮栽培 活樹栽 培和竹架栽培組的L 均降低 P 0 01 a 均升高 P 0 01 竹架栽培和巖壁栽培組的b 降低 樹皮 栽培組b 升高 P 0 01 結果見表1 3 1 2 不同采收期及生長年限鐵皮石斛的色度值 在3年生不同采收期T1 T6組間比較 與T3組 比較 T1 T2 T5 T6組的L 降低 P 0 01 b 升 高 P 0 01 且T1 T2 T4 T6組a 升高 P 0 01 在4年生不同采收期F1 F6組間比較 與 F3組比較 F1 F2 F4 F6組的L 降低 P 0 05 P 0 01 b 升高 P 0 01 結果見表2 5101第7期崔新昕等 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 表1 不同栽培方式鐵皮石斛色度值比較 x s n 3 Table 1 Comparison of chromaticity value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x s n 3 組別Group L a b 大棚栽培組DP ZP group 69 66 0 16 2 01 0 05 26 19 0 27 巖壁栽培組YB ZP group 68 51 0 07 2 27 0 07 25 45 0 19 活樹栽培組HS ZP group 67 43 0 24 2 90 0 05 25 97 0 45 樹皮栽培組SP ZP group 67 50 0 16 3 18 0 06 26 60 0 27 竹架栽培組ZJ ZP group 65 06 0 42 3 42 0 06 25 47 0 09 F 612 921 1 313 877 36 420 P 0 001 0 001 0 001 注 與大棚栽培組比較 P 0 01 與巖壁栽培組比較 P 0 01 與活樹栽培組比較 P 0 01 與樹皮栽培組比較 P 0 01 Note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DP ZP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YB ZP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HS ZP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SP ZP group 表2 不同采收期及生長年限鐵皮石斛色度值比較 x s n 3 Table 2 Comparison of chromaticity value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under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and growth years x s n 3 組別Group L a b T1組T1 group 71 68 0 15 1 66 0 07 26 75 0 21 T2組T2 group 71 93 0 19 1 62 0 50 26 11 0 50 T3組T3 group 73 34 0 13 0 88 0 24 21 53 0 24 T4組T4 group 73 25 0 21 0 98 0 25 21 56 0 25 T5組T5 group 69 70 0 16 1 44 0 18 26 38 0 18 T6組T6 group 66 41 0 04 2 27 0 16 27 29 0 16 F1組F1 group 71 80 0 15 1 72 0 16 25 79 0 16 F2組F2 group 73 91 0 12 1 33 0 35 22 99 0 35 F3組F3 group 74 15 0 14 1 26 0 08 19 63 0 08 F4組F4 group 73 55 0 26 1 23 0 05 21 14 0 05 F5組F5 group 68 58 0 19 1 63 0 10 26 32 0 10 F6組F6 group 66 51 0 20 2 42 0 25 28 87 0 25 F 2 595 1 522 1 757 P 0 001 0 001 0 001 注 與T1組比較 P 0 01 與T2組比較 P 0 01 與T3組比較 P 0 01 與T4組比較 P 0 01 與T5組比較 P 0 01 與T6組比較 P 0 01 與F1組比較 P 0 01 與F2組比較 P 0 05 P 0 01 與F3組比較 P 0 01 與F4組比較 P 0 01 與F5組比較 P 0 01 Note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1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2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3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4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5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T6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1 group P 0 05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2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3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4 group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F5 group 3 2 鐵皮石斛的多糖含量 3 2 1 不同栽培方式鐵皮石斛的多糖含量 與大棚栽培組比較 竹架栽培 活樹栽培 巖壁 栽培和樹皮栽培組的多糖含量降低 P 0 05 P 0 01 結果見表3 3 2 2 不同采收期及生長年限鐵皮石斛的多糖 含量 在3年生不同采收期T1 T6組間比較 與T3 組比較 T1 T2 T4 T6組的多糖含量降低 P 0 05 P 0 01 在4年生不同采收期F1 F6組間 比較 與F3組比較 F1 F4 F6組的多糖含量降低 P 0 05 P 0 01 T3組多糖含量高于F3組 P 0 05 結果見表4 3 3 鐵皮石斛的甘露糖 葡萄糖 黃酮及酚酸類成 分含量 以及甘露糖與葡萄糖總量 甘露糖與葡萄糖 峰面積比 黃酮及酚酸類成分總量 3 3 1 鐵皮石斛的甘露糖 葡萄糖含量 以及甘露 糖與葡萄糖總量 甘露糖與葡萄糖峰面積比 3 3 1 1 不同栽培方式 鐵皮石斛經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后 甘露糖與 葡萄糖對照品及供試品色譜圖見圖1 610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第48卷 表3 不同栽培方式鐵皮石斛多糖含量比較 mg g x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mg g x s 組別Group n多糖Polysaccharide 大棚栽培組DP ZP group 3 289 121 0 9 782 5 巖壁栽培組YB ZP group 3 263 860 4 6 152 8 活樹栽培組HS ZP group 3 271 202 9 3 723 3 樹皮栽培組SP ZP group 3 230 937 5 6 055 9 竹架栽培組ZJ ZP group 3 273 685 5 8 040 4 F 22 828 P 0 001 注 與大棚栽培組比較 P 0 05 P 0 01 Note P 0 05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DP ZP group 表

注意事項

本文(不同栽培方式和采收期對鐵皮石斛生長性狀和藥材質量的影響_崔新昕.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