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pdf
123 農(nóng)業(yè)生態(tài)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 牛李彥 等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 2025 2 123 125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 牛李彥1 趙帥鋒2 宋江濤3 嚴剛3 洪志慧2 唐帥4 邱志強5 陳嬌3 1建德市蓮花鎮(zhèn)人民政府 建德 311618 2建德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建德 311600 3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 430100 4建德市炫果家庭農(nóng)場 建德 311611 5浙江睦府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建德 311600 為通信作者 浙江省建德市素有 中國草莓之鄉(xiāng) 的美譽 當 地草莓產(chǎn)業(yè)經(jīng)過四十余年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目前已成 為建德市的一張 金名片 杭州市場三分之二的草 莓產(chǎn)自建德市 1 紅顏 草莓是建德市的主栽草莓 品種之一 在建德市已有二十多年的種植歷史 2 草 莓灰霉病是 紅顏 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病原 菌為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屬于低 溫高濕型病害 通常在草莓花期開始為害 主要侵 害花和果實 同時會侵染果梗 葉片 葉柄和匍匐 莖 3 紅顏 草莓感染灰霉病后往往會減產(chǎn)10 30 發(fā)病嚴重時甚至減產(chǎn)50 以上 4 草莓種植戶 長期施用化學農(nóng)藥防治灰霉病 然而草莓灰霉病病 菌已對多種常規(guī)化學農(nóng)藥產(chǎn)生抗性 藥劑的防治效 果差 且過量施藥會產(chǎn)生農(nóng)藥殘留 影響草莓品質(zhì) 因此 選用生物農(nóng)藥防治草莓病害已成為目前草莓 種植戶的關注重點 貝萊斯芽孢桿菌是一種生防細 菌 對草莓葉枯病病菌 5 根腐病病菌 6 灰霉病病 菌 7 均有較好的室內(nèi)抑制效果 然而關于使用貝萊斯 芽孢桿菌田間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研究較少 在此背 景下 筆者選用生物農(nóng)藥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 劑和常規(guī)化學農(nóng)藥40 唑醚 氟酰胺懸浮劑 開展 了相關抑菌效果測定試驗和防效對比試驗 以期探 明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田間防治 效果 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供試草莓品種為 紅顏 供試馬鈴薯葡萄糖瓊 脂培養(yǎng)基 PDA培養(yǎng)基 的配方為馬鈴薯200 g 葡 萄糖20 g 瓊脂18 g 水1 000 mL 供試藥劑分 別為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劑 40 唑醚 氟酰胺 懸浮劑 均由武漢楚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 2 試驗設計 1 2 1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灰葡萄孢菌的抑菌 效果測定試驗 試驗采用平板對峙法 在PDA培養(yǎng)基中央接種 直徑為0 4 cm的灰葡萄孢菌菌餅 并在菌餅四周各 打1個直徑為0 8 cm的小孔 隨后在每個小孔內(nèi)添 加100 L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劑500倍液并 靜置 待菌液干燥后對培養(yǎng)基封口 在25 條件下 培養(yǎng)4 7 d 之后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抑菌帶寬度 1 2 2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效果試驗 參照史冰柯等 8 的方法測定貝萊斯芽孢桿菌 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共設置4個處 理 分別為 清水對照 用無菌水浸泡草莓果實和 葉片30 s T0處理 用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劑 300倍液浸泡草莓果實和葉片30 s T1處理 先用 無菌水浸泡草莓果實和葉片30 s后接種灰葡萄孢菌 菌餅 T2處理 先用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劑300 倍液浸泡草莓果實和葉片30 s后再接種灰葡萄孢菌 菌餅 清水對照 T0處理均不設置重復 T1處理重 復2次 T2處理重復3次 清水對照 T0處理各摘 取3個果實 3張葉片 T1處理 T2處理的每個重 復分別摘取3個果實 3張葉片 均要求各處理摘取 長勢一致且健康的果實 葉片 在接種病菌時 每 個果實或每張葉片各接種2個灰葡萄孢菌菌餅 將 摘 要 為探明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特以 紅顏 草莓為試驗材料 開展了相關抑菌 效果測定試驗和防效對比試驗 試驗結(jié)果表明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可有效抑制草莓灰霉病病菌的生長 先采用貝萊斯芽 孢桿菌CY30處理 再接種灰葡萄孢菌 灰霉病病菌 的草莓離體果實和葉片 灰霉病發(fā)生程度明顯降低 貝萊斯芽孢桿菌 CY30與化學農(nóng)藥40 唑醚 氟酰胺懸浮劑輪換施用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優(yōu)于化學藥劑單獨施用 關鍵詞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 草莓 灰霉病 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668 4 收稿日期 2024 08 06 124 處理過的草莓果實放置在無菌組培瓶中 在25 條 件下培養(yǎng)4 7 d 逐日觀察草莓果實的發(fā)病情況 測量草莓果實灰霉病的病斑直徑并記錄 將處理過 的葉片放置在鋪有一層無菌濕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 葉柄用濕潤的無菌脫脂棉包裹以保濕 在25 條件 下培養(yǎng)4 7 d 觀察葉片的發(fā)病情況 草莓葉片病害分級標準 0級 無病斑 1級 病 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 及以下 3級 病斑面積占 整個葉面積的5 10 5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 積的 10 25 7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 25 50 9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 以上 1 2 3 不同藥劑對草莓灰霉病的田間防效對比試驗 試驗于2022年2月在建德市的一個草莓大棚內(nèi) 開展 在草莓生育期共施用3次藥劑防治灰霉病 試 驗依據(jù)田間藥劑施用不同 共設置5個處理 分別 為 1 葉面噴施3次40 唑醚 氟酰胺懸浮劑1 500 倍液 2 葉面噴施2次40 唑醚 氟酰胺懸浮劑 1 500倍液 葉面噴施1次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水 劑300倍液 3 葉面噴施1次40 唑醚 氟酰胺 懸浮劑1 500倍液 葉面噴施2次貝萊斯芽孢桿菌 CY30水劑300倍液 4 葉面噴施3次貝萊斯芽孢 桿菌CY30水劑300倍液 5 清水對照 CK 每 處理重復4次 每小區(qū)面積為20 m2 每小區(qū)內(nèi)種 植約150株草莓 3次施藥時間分別為1月27日 2 月6日 2月16日 其余試驗操作參照 農(nóng)藥 田間 藥效試驗準則 二 第120部分 殺菌劑防治草莓灰 霉病 GB T 17980 120 2004 的標準執(zhí)行 分別在施藥前以及每次施藥后10 d 各小區(qū)選 取100個草莓果實 統(tǒng)計發(fā)病果數(shù)和發(fā)病級數(shù) 計算 發(fā)病率 病情指數(shù) 防治效果 計算公式 病果率 病果數(shù) 調(diào)查總果數(shù) 100 病情指數(shù) 各級 病果數(shù) 相對級值 調(diào)查總果數(shù) 最高級別值 100 防治效果 1 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 處理 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處理 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 100 1 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0 0軟件 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并采用Duncan s新復極差法對數(shù) 據(jù)進行多重比較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 由表1可知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灰葡萄孢 菌的抑菌帶平均寬度為5 75 mm 說明該藥劑對灰 葡萄孢菌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表1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 注 表中平均值的數(shù)據(jù)格式為 平均值 標準差 2 2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 清水對照 T0處理的果實均未發(fā) 病 在T1處理的重復 中 果實全果發(fā)病 病斑無 法測量 T1處理重復 的病斑直徑為14 35 mm T2處理的3個重復的病斑直徑分別為12 12 9 09 11 85 mm 均明顯小于T1處理的病斑直徑 表2 不同處理的草莓果實灰霉病病斑直徑比較 注 表中平均值的數(shù)據(jù)格式為 平均值 標準差 由表3可知 T1處理 僅接種灰葡萄孢菌 的 草莓葉片病害等級分別為7 3 1級 而T2處理 先 采用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處理 再接種灰葡萄孢 菌 的草莓葉片病害等級分別為5 1 0級 由此可 見 采用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處理可有效降低草 莓葉片灰霉病的發(fā)生程度 表3 不同處理的草莓葉片灰霉病病害等級比較 2 3 田間藥效試驗 由表4可知 第1次施藥后10 d 處理 1 處 理 2 處理 3 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 50 89 45 96 44 77 處理 1 處理 2 處理 3 之間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無顯著差異 但是均顯著高于處理 4 其中處理 1 對草莓灰 霉病的防治效果極顯著高于處理 4 第2次施藥后 10 d 4個藥劑處理間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無 顯著差異 防治效果均高于70 00 第3次施藥后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 2 重復 4 70 重復 6 90 重復 4 70 重復IV 6 70 抑菌帶寬度 mm藥劑 貝萊斯芽孢 桿菌CY30 平均 5 75 1 22 重復 重復 重復 重復 重復 重復 菌餅1 14 00 10 40 9 34 13 80 菌餅2 14 70 13 84 8 84 9 90 平均值 14 35 0 50 12 12 2 43 9 09 0 35 11 85 2 76 病斑直徑 mm處理 清水對照 T0 T1 T1 T2 T2 T2 重復 7 5 重復 3 1 重復 1 0 葉片病害等級 級處理 T1 T2 125 10 d 處理 1 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為81 26 且與處理 2 之間無顯著差異 但極顯著低于處理 3 處理 4 處理 2 的防治效果為84 52 顯著低于處理 3 處理 4 3 結(jié)論與討論 灰霉病是 紅顏 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 灰霉病 病菌當前已經(jīng)對多菌靈 吡唑醚菌酯 腐霉利等化 學藥劑產(chǎn)生了較高的抗藥性 9 近年來 隨著生物農(nóng) 藥的持續(xù)發(fā)展 部分生物藥劑對草莓灰霉病表現(xiàn)出 較好的防治效果 包括植物源農(nóng)藥丁子香酚 真菌源 農(nóng)藥哈茨木霉菌 細菌源農(nóng)藥枯草芽孢桿菌等 10 本 試驗結(jié)果表明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可有效抑制 草莓灰霉病病菌的生長 先采用貝萊斯芽孢桿菌 CY30處理 再接種灰葡萄孢菌的草莓離體果實和葉 片 灰霉病發(fā)生程度明顯降低 這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 一致 11 12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與化學農(nóng)藥40 唑 醚 氟酰胺懸浮劑輪換施用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 優(yōu)于化學藥劑單獨施用 這與陳靜等 13 的研究結(jié)果 一致 總而言之 在草莓種植期間葉面噴施2 3次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可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 4 參考文獻 1 蔣亞龍 林元琨 李文川 建德草莓產(chǎn)業(yè)組織發(fā)展創(chuàng)新路徑 探索 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22 63 4 733 736 2 林元琨 蔣亞龍 李文川 建德市草莓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 問題 及對策 J 當代農(nóng)村財經(jīng) 2020 11 58 60 3 范建新 紅顏 草莓病蟲害防治技術 J 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 2018 10 31 32 4 賈薇 不同草莓品種對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抗性及其組織生 理特征 D 保定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5 梁松 孟祥坤 于新 等 草莓葉枯病生防芽孢桿菌的分離 鑒定及防效研究 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2023 52 10 92 99 6 邢坤 馮嘉玥 文穎強 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拮 抗芽孢桿菌的篩選 J 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23 69 11 63 66 7 王卓妮 覃艮紅 王麗 等 草莓病害拮抗細菌的篩選及其 對草莓褐色葉斑病的防效 J 中國蔬菜 2023 2 63 71 8 史冰柯 李曉倩 王卓妮 等 磚紅鐮刀菌菌株Pa2對草莓 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24 40 1 137 145 9 肖婷 錢榮明 張富榮 等 江蘇省域草莓灰霉病菌種群多 藥劑抗性檢測 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22 38 14 110 117 10 朱宏偉 生物藥劑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與評價 J 現(xiàn)代化 農(nóng)業(yè) 2024 1 9 11 11 張帆 貝萊斯芽孢桿菌菌株S6可濕性粉劑研制及其對番 茄主要病害防治效果 D 長春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12 沈艷 何鵬搏 何鵬飛 等 番茄產(chǎn)后灰霉病的病原鑒定及 生物防治 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21 37 13 102 107 13 陳靜 江雅琴 陳瀅沖 等 貝萊斯芽孢桿菌TCS001與化 學殺菌劑對草莓灰霉病的協(xié)同防效評價 J 農(nóng)藥 2024 63 8 604 608 表4 貝萊斯芽孢桿菌CY30對草莓灰霉病田間防治效果 注 表中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大寫字母 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顯著水平 病果率 0 44 0 43 0 48 0 49 0 52 病情指數(shù) 19 42 15 22 18 67 23 39 20 81 病果率 0 31 0 29 0 35 0 43 0 70 病情指數(shù) 12 42 10 75 13 56 21 06 26 75 防治效果 50 89 Aa 45 96 ABa 44 77 ABa 30 74 Bb 病情指數(shù) 9 75 7 31 7 75 10 83 36 08 病果率 0 26 0 20 0 21 0 26 0 85 處理 1 2 3 4 5 CK 施藥前 病果率 0 21 0 12 0 07 0 13 0 95 防治效果 70 39 Aa 72 93 Aa 75 92 Aa 73 86 Aa 病情指數(shù) 7 22 4 11 2 31 3 75 41 83 防治效果 81 26 Bb 84 52 ABb 94 06 Aa 92 17 Aa 第1次施藥后10 d 第2次施藥后10 d 第3次施藥后10 d 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 2 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 2017 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7 5 徐萱 李偉 楊帆 等 太湖流域小麥赤霉病及其毒素控制 技術試驗研究 J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 2024 8 83 86 6 魏遵龍 柴爽 張平 等 小麥赤霉病不同藥劑防治田間效 果的對比 J 中南農(nóng)業(yè)科技 2024 8 250 252 7 王小丹 富江良 沈曉林 等 小麥赤霉病不同抗性品種及 防治藥劑的篩選試驗 J 農(nóng)村科學實驗 2024 14 166 168 8 王建武 不同藥劑 藥械對小麥赤霉病防效的影響 J 安 徽農(nóng)學通報 2024 30 16 84 87 9 鄧紅霞 錢躍言 新型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研究進展 J 浙 江化工 2017 48 11 31 33 10 蔣晴 楊本香 耿輝輝 等 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等對小麥 赤霉病防效的比較 J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20 37 3 45 49 11 沈靜霆 譚小春 張業(yè)輝 等 200g L氟唑菌酰羥胺SC對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試驗 J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20 26 23 79 80 12 楊健 寧國云 柏超 等 氟唑菌酰羥胺等藥劑對小麥赤霉 病的防效 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21 62 2 370 371 13 劉平知 萬超 郭婧 等 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赤霉病防控 效果及效益評價 J 湖北植保 2022 6 50 52 14 江蘇省植物保護站 農(nóng)作物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與防治 M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15 李猛 李艷朋 肖琦 等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 驗 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20 61 3 481 483 16 嚴桂江 郭登兄 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 效試驗 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8 6 100 17 朱昌穩(wěn) 汪明艾 黃正銀 氟唑菌酰羥胺防治小麥赤霉病 的效果及使用技術 J 中國植保導刊 2021 41 12 47 50 上接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