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_周闖.pdf

  • 資源ID:17302       資源大?。?span id="ajyoekr" class="font-tahoma">3.06MB        全文頁數:9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_周闖.pdf

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DOI 10 13629 ki 53 1054 2024 05 020 中國食用菌 2024 43 5 110 118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 1054 Q ISSN 1003 8310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周 闖 秦國輝 王玉鵬 孫 雪 許芯蕊 劉 偉 黑龍江省能源環(huán)境研究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7 摘要 為應對猴頭菇傳統(tǒng)栽培受限于季節(jié) 導致產量受限及市場供應短缺的挑戰(zhàn) 設計并構建了一套用于猴頭 菇的溫室栽培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集成高效換氣 智能增溫 精確加濕及人工補光四大核心功能模塊 通過此系統(tǒng) 成功開展了猴頭菇的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旨在打破自然季節(jié)限制 實現(xiàn)猴頭菇的全年穩(wěn)定生產與供應 內容詳盡 闡述了該溫室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 工作原理及其在反季節(jié)栽培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在模擬猴頭菇應季生長環(huán) 境的反季節(jié)條件下 系統(tǒng)評估了猴頭菇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 產品品質特性及最終產量 結果顯示 所設計的溫室 系統(tǒng)能準確模擬猴頭菇自然生長所需的生態(tài)條件 確保其在非自然生長季節(jié)內仍可生長 最終收獲的猴頭菇產 品綜合合格率高達95 5 充分驗證了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關鍵詞 猴頭菇 食用菌 溫室設計 反季節(jié) 栽培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46 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3 8310 2024 05 0110 09 Experiments on the Greenhouse Anti seasonal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ZHOU Chuang QIN Guohui WANG Yupeng SUN Xue XU Xinrui LIU Wei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Harbin 15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which is limited by the season resulting in limited production and short supply in the market thu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greenhouse cultivation system for H erinaceus The system integrates four core functional modules high efficiency air exchange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in crease precise humidification and artificial light supplementation Through this system the experiments of anti seasonal culti vation of H erinaceus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iming to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natural seasons and realise the stabl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H erinaceu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n elaborat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greenhouse system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the practice of anti seasonal cultiva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sys 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grow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du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 yield of H erinaceus under antiseasonal conditions which simulated the seasonal growth environment of H erinace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greenhouse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the natural growth of H erinaceus and ensure its healthy growth during the non natural growing season and the overall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final harvested H erinaceus products was as high as 95 5 It fully verified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the anti seasonal cultiva 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Hericium erinaceus edible fungi design of greenhouse anti seasonal experiment in cultivation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科學院中試熟化項目 ZSSH2023NY01 作者簡介 周闖 1987 男 碩士 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及利用方面研究 E mail hlg zhou 通信作者 劉偉 1979 男 碩士 研究員 主要從事生物能源開發(fā)利用方面研究 E mail lw 790613 收稿日期 2024 08 06 引用格式 周闖 秦國輝 王玉鵬 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J 中國食用菌 2024 43 5 110 118 猴頭菇 Hericium erinaceus 隸屬于層菌綱 Hymenomycetes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齒菌科 Hydnaceae 猴頭菇屬 Hericium 具有較高的食 用和藥用價值 1 3 猴頭菇的常規(guī)栽培方法是在田間 菌棚內應季培養(yǎng) 一年最多采收3茬 由于適宜的 栽培場地有限 栽培面積小 采收茬次少 導致猴 頭菇供不應求 因此 研究猴頭菇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 方案 提高猴頭菇年產量 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 菇農之友 第43卷 第5期 效益 4 5 當前 猴頭菇的應季栽培技術已非常成熟 研 究重點主要集中于培養(yǎng)基質的選擇 一方面探索以 茶枝 稻草 谷糠等為主的多元栽培基質 6 10 增加 農業(yè)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和生物轉化率 另一方 面通過不斷改良配方組成 開發(fā)猴頭菇的藥膳價值 發(fā)揮其藥用功效 11 13 相較于猴頭菇的應季栽培 反 季節(jié)栽培的技術經驗較為匱乏 暫未出現(xiàn)相關應用 案例的公開報導 但根據應季栽培的技術經驗可知 猴頭菇的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同其他類食用菌相似 均 需要通過搭建溫室營造適宜的環(huán)境 14 17 因此 可參 考其他食用菌反季節(jié)栽培采用的溫室搭建及環(huán)境因 子調控方法 實現(xiàn)猴頭菇的全年連續(xù)培養(yǎng) 顧婭 18 王明媚等 19 分析了國內外農業(yè)溫室 大棚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探討了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并對國 內設施農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和規(guī)模給予充分的肯定 但 同時也指出 溫室搭建的關鍵核心設備依賴進口 原材料難以循環(huán)長效利用 投資回收期長等問題仍 較為突出 應結合作物品種 農戶需求尋找適合我 國國情 環(huán)保 質優(yōu)價廉的設施農業(yè)發(fā)展之路 蘇 雅迪 20 則綜述了節(jié)能日光溫室在食用菌栽培領域應用 中取得的研究進展及優(yōu)秀成績 肯定了其對食用菌 產業(yè)發(fā)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梁鑫宇 21 對黑龍江省現(xiàn) 有的日光溫室類型及利用現(xiàn)狀 日光溫室栽培模式 開展了調研分析 進行日光溫室 菌 菜 周年生產 栽培試驗 驗證了在黑龍江省地區(qū)通過日光溫室進 行 菌 菜 周年生產栽培的可行性與高效性 有國 內外學者針對幾種不同形式 不同結構的食用菌日 光溫室 模擬分析了室內環(huán)境的變化過程 影響因 素及調控機理 加強了食用菌溫室環(huán)境因子調控的 理論依據 22 24 還有學者設計了基于不同微處理器的 食用菌溫室栽培物聯(lián)網調控策略 實現(xiàn)了溫室食用 菌栽培環(huán)境的實時管控 并可預測室內環(huán)境的變化 趨勢 25 27 賀磊磊 28 提出并設計了一套應用于食用菌 栽培的小型集裝箱式設施化培育系統(tǒng) 實現(xiàn)了食用 菌周年化優(yōu)質生產 前人在食用菌反季節(jié)栽培領域所取得的技術成 果充分肯定了食用菌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的可行性和經 濟效益 對其環(huán)境調控理論及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 而且已經能運用物聯(lián)網技術對食用菌的栽培進行實 時管控 實現(xiàn)食用菌周年化生產 其中 溫室是食 用菌反季節(jié)培養(yǎng)的主體結構 是實現(xiàn)高技術培養(yǎng) 高水平管理的基礎保障 然而 關于其搭建方案的 系統(tǒng)化設計研究卻未見詳細報道 此次以猴頭菇溫 室栽培為例 從搭建方案設計和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設 計方面開展研究 并通過試驗驗證溫室設計的合理 性及猴頭菇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的可行性 1 溫室搭建方案設計 猴頭菇的栽培主要受溫度 濕度 光照以及二 氧化碳體積分數的影響 所以溫室的搭建主要圍繞 這4個方面進行設計 1 1 換氣設計 猴頭菇屬好氣性菌類 在其生長過程中會通過 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沉積在溫室中 由于猴頭菇 的生長對二氧化碳非常敏感 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體 積分數高于1 時 會刺激菌柄分枝形成畸形菇 29 因此 在溫室中設計通風換氣系統(tǒng)至關重要 該系 統(tǒng)能夠及時排出室內的二氧化碳 從而降低其體積 分數 溫室搭建的換氣系統(tǒng)設計圖見圖1 如圖1所示 二氧化碳通常會沉積在溫室底部 因此換氣系統(tǒng)采用上進風 下出風的結構設計 上 端設計為貼臨屋頂墻角的 回 字形環(huán)繞式進氣風 道 下端設計為貼臨地面墻角的 回 字形環(huán)繞式 出氣風道 上端進氣風道的設計圖見圖2 圖1 換氣系統(tǒng)示意圖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圖2 上端進氣風道示意圖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upper intake duct 周 闖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111 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如圖2所示 進氣風道內側四面均勻開設出風 口 空氣入口處外側設置進風擋板 中間設置軸流 風機 內側設置進氣電輔熱裝置 下端出氣風道的 設計圖見圖3 如圖3所示 出氣風道內側四面同理均勻開設 進風口 空氣出口外側設置進風擋板 內側設置軸 流風機 空氣出口設置向下5 的傾斜角度 便于凝 結水的排出 由于進 出氣風道長 風阻較大 易導致臨近空 氣入 出口處的進 出風口風速快 風量大 為使進 出風更加柔和 在風道的進 出風口處加裝了風口大 小和方向可調的百葉格柵 調節(jié)原則為靠近空氣入 出口處的百葉格柵開口小 遠離空氣入 出口處百葉 格柵開口大 盡量使所有的百葉格柵進 出風均勻 在保證進 出風量的同時 還能避免由于局部區(qū)域風 速過快 風量過大而導致的子實體萎縮現(xiàn)象 換氣系統(tǒng)的啟動方式設定為2種 一種是常規(guī) 啟動 即按照設定時間定時定點啟動換氣 另一種 是閾值啟動 即當室內裝設的二氧化碳檢測裝置檢 測到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0 07 時啟動換氣 當檢 測到室內二氧化碳體積分數低于0 05 時停止換氣 1 2 增溫設計 猴頭菇屬低溫結實性菌類 其生長的溫度范圍 較寬 在6 35 內均能生長 其中以20 25 最為 適宜 30 因此 為實現(xiàn)猴頭菇的反季栽培 特設計 了一套生物質鍋爐增溫系統(tǒng)以穩(wěn)定提供所需的溫度 條件 生物質鍋爐具備溫度反饋調節(jié)功能 可根據設 定的供熱溫度數據逐時調節(jié)室內溫度 模擬田間菌 棚應季栽培時的環(huán)境溫度變化 室內散熱方式采用 地熱盤管形式 既有助于避免高濕度條件下明裝散 熱器的腐蝕 也有助于地面水分的蒸發(fā) 保持室內 空氣濕度 為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溫室引起溫度驟 降對子實體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在空氣入口處設置 進氣電輔熱裝置 使空氣進入溫室前就能預熱至 20 25 其中 預熱溫度可跟隨生物質鍋爐設定 的供熱溫度進行調節(jié) 減小溫度驟變對子實體生長 產生的影響 增溫系統(tǒng)采用閾值啟動 當溫度檢測裝置檢測 到室內溫度低于設定的溫度閾值時 啟動生物質鍋 爐供熱 當檢測到室內溫度高于設定的溫度閾值 5 時停止供熱 為降低空氣預熱成本 在溫室南側 設計了空氣預熱間 預熱間墻壁和屋頂均采用雙層 中空PVC透光板搭建 利用太陽能加熱預熱間內的 空氣 當內部空氣達到設定的預熱溫度時 在軸流 風機的作用下經由空氣入口進入溫室 預熱間內空 氣的預熱溫度可根據子實體不同生長階段的溫度需 求隨時調節(jié) 設定原則是較此時子實體生長需求溫 度高3 以上 目的是在不影響子實體正常生長的 前提下 充分利用太陽能提高進氣溫度 使其攜帶 更多的熱能進入溫室 補充建筑結構的散熱 降低 溫室增溫費用 1 3 加濕設計 猴頭菇栽培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條件為 80 90 當空間濕度低于 70 時 已形成的子實體會 停止生長 重新增濕至 85 后 雖然能恢復生長 但子實體會產生永久斑痕 當相對濕度長期高于 95 時 則極易引起雜菌污染 31 因此 為實現(xiàn)猴頭 菇的反季培養(yǎng) 設計了一套噴霧加濕系統(tǒng)來保證穩(wěn) 定的室內空氣相對濕度 噴霧系統(tǒng)縱向 橫向的設 計示意圖詳見圖4 由圖4可知 噴霧加濕系統(tǒng)主要由增壓泵 水 管和噴霧噴頭組成 水管布置在相鄰2個猴頭菇菌 架的正中間 安裝高度為最上層菌包上方0 6 m處 距離棚頂距離不小于0 2 m 噴霧噴頭沿水管布置 同一條管線上的噴頭布置間距為 2 m 斜向上 45 噴射 水滴呈霧狀 噴霧系統(tǒng)采用閾值啟動 當室內濕度檢測裝置 檢測到室內相對濕度低于設定的相對濕度閾值時 開啟增壓泵噴霧加濕 當檢測到室內相對濕度高于 設定的相對濕度閾值5 時停止噴霧 噴霧系統(tǒng)雖然可實現(xiàn)室內的快速加濕 但欠缺 濕度保持措施 根據溫室地面和墻體結構 設計了 如下保濕措施 若溫室地面為具備良好吸水性能的 圖3 下端出氣風道示意圖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wer outlet air duct 112 第43卷 第5期 土地 則無需額外處理 若溫室地面為磚石或水泥 地 則需在地面鋪設厚度大于0 05 m的草席 以此 來增加地面的吸水性能 另外 可在溫室內側墻壁 掛置厚度大于0 03 m的草席 進一步提高室內的保 濕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 草席在進入溫室前 應進 行嚴格的殺菌 殺蟲處理 以免生菌 生蟲 1 4 補光設計 猴頭菇栽培過程中的菌絲體培養(yǎng)不需要光照 但子實體必須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形成和生長 其中 子實體形成初期用50 150 lx的弱光誘導刺激即可 當子實體生長至球塊狀時光照度需增加至200 400 lx 以進一步促進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 32 合理的光照能 使子實體潔白 菌刺均勻 生長迅速 但不能用直 射光照射 過強的直射光容易抑制子實體生長 菌 絲老化 顏色變黃 因此 為了滿足猴頭菇反季節(jié) 栽培的光照需求 有針對性地設計了補光系統(tǒng) 詳 見圖5 由圖 5 所示 猴頭菇菌包直徑一般約為 0 15 0 18 m 填料高度一般約為0 25 0 30 m 菌架一般 設置為3層 每層架高度一般約為0 4 0 5 m 猴頭 菇菌包一般豎直擺放在菌架上 每層菌架寬度一般 約為0 3 0 4 m 可橫向擺放2個菌包 根據猴頭菇 菌架結構及菌包擺放特點 設計了具備180 散射光 的防水燈帶補光系統(tǒng) 下面兩層燈帶安裝在上一層 的底板中間 縱向安裝 最上層燈帶在頂部懸空安 裝 距離菌包上端高0 2 m 這樣可以使每個菌包都 能均勻采光 補光系統(tǒng)采用閾值啟動 菌架上裝設光照度檢 測裝置 當檢測到光照度低于設定的光照度閾值時 開啟補光 燈帶的發(fā)光強度可根據猴頭菇不同生長 階段的光照需求特點 通過控制器自動調節(jié)光照度 以滿足猴頭菇子實體不同生長階段的光照需求 2 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設計 為驗證溫室內猴頭菇反季節(jié)培養(yǎng)的可行性 按 照上文所述的溫室設計方案搭建試驗場地 并進行 猴頭菇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2 1 溫室布置 試驗房屋見圖 6 溫室及其附屬房間設置見圖 7 圖8 由圖6 圖7所示 試驗房屋為南向單層尖頂磚 混結構 溫室共設置4個房間 分別作為溫室 控 制室 預熱間及鍋爐間使用 房間尺寸均為長4 m 寬3 m 高3 m 如圖8所示 溫室內居中搭建木質 結構的3層菌架 每層高0 45 m 每層布置5排尺 寸為長1 6 m 寬0 3 m的木板擺放菌包 各排間隔 0 4 m 另外 因該溫室只作為臨時試驗場地 因此 未對室內原有的明裝散熱器進行地熱盤管供熱形式 的改造 預熱間選用相鄰的南向房間代替 其他換 氣 增溫 加濕 補光等設計如章節(jié)1所述 圖4 噴霧系統(tǒng)示意圖 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spray system a 縱向 b 橫向 圖5 補光系統(tǒng)示意圖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supplementary light system 周 闖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113 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2 2 養(yǎng)菌管理 2 2 1 菌種選擇 試驗選用的猴頭菇菌種為海林市俊峰猴頭菇有 限公司研發(fā)的俊峰2號 2 2 2 培養(yǎng)基配制 培養(yǎng)基配制原料選用陳年硬雜木鋸末 新鮮無 霉爛變質麥麩和稻糠 具體組成為78 鋸末 20 麥麩 1 石膏 1 白糖額外加入少量磷 鉀 鎂等 礦物質并攪拌均勻 調制后的培養(yǎng)基pH為5 6 5 8 濕度為67 2 2 3 裝袋滅菌 選用17 cm 36 cm 0 05 cm 的聚丙烯菌包袋 使用裝袋機進行培養(yǎng)基裝袋 共裝200袋 裝料高 度約20 cm 重約1 3 kg 采用高壓滅菌 在0 14 0 15 MPa壓力下蒸2 h 滅菌后的菌包移至培養(yǎng)室自 然冷卻 2 2 4 接種 菌包移入培養(yǎng)室前 對培養(yǎng)室內地面 墻壁 菌架進行滅菌處理 用石灰粉刷培養(yǎng)室墻壁 再分 別用過氧乙酸溶液和4 高效氟氯氰菊酯噴施墻壁和 菌架 然后將室內溫度加熱至30 保溫48 h 后 開啟換氣排潮 快速將墻壁和菌架烘干 最后在地 面撒一層生石灰防潮 防雜菌 接種前使用3 來蘇 爾溶液再次進行一次全面噴霧消毒 待菌包溫度冷卻至30 以下時進行接種 接種 方式為接種箱接種 接種量約為菌包干重的 4 5 接種過程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 2 2 5 菌絲體的培養(yǎng) 菌絲培養(yǎng)前期 培養(yǎng)室溫度保持23 25 約 18 d 后菌絲進入新陳代謝旺盛期 此時應調節(jié)室 內溫度為 20 23 發(fā)菌期采用干燥 避光培養(yǎng)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60 70 每天早 晚各換 氣一次 2 3 出菇管理 將菌包從培養(yǎng)室中移入溫室進行出菇管理 根 據猴頭菇的生長習性 出菇期分別對溫室內的溫 度 濕度 光照等環(huán)境因素進行調控 營造適宜的 培養(yǎng)環(huán)境 調節(jié)溫度 菌包進入溫室后 設定15 20 的逐時漸變溫度催蕾 若溫度過高 采取增 噴霧化水或加強換氣形式降溫 控制濕度 根據子 實體大小 色澤條件 隨時調整濕度 使溫室內空 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80 90 若空氣相對濕度過 高 采取加強換氣形式進行降濕 加強換氣 常規(guī) 換氣為每天早 中 晚各換氣一次 當檢測到室內 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超過設定閾值時應隨時啟動換 氣 適度光照 在子實體形成初期 設定50 150 lx 的逐時漸變光誘導刺激 當子實體形成球塊狀后 光照度增加至200 300 lx的逐時漸變光 促進子實 體生長 圖7 溫室及其附屬房間設置示意圖 Fig 7 Exterior 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house 溫室 預熱間 控制室 鍋爐間 其他房間 圖8 試驗房屋內景 Fig 8 Interior 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house 溫室 鍋爐間 圖6 試驗房屋外景 Fig 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cation of the greenhouse and its affiliated rooms 114 第43卷 第5期 2 4 采收 當猴頭菇菌刺長度長至1 cm 尚未大量釋放孢 子時開始采收 采收時 用彎形利刀從柄基部割下 一批菌包正??刹墒?茬 第1 2茬產量好 約占 總產量的80 2 5 轉茬管理 第1茬菇采收結束后暫停加濕3 d 并啟動風機 連續(xù)換氣通風48 h 使采收時割切處的菇根表面干 燥收縮 防止發(fā)霉污染 后將室溫保持在23 25 使菌絲體積累養(yǎng)分 約第 9 d 部分菌包開始出現(xiàn)原 基 第11 d所有菌包均已形成幼蕾 此時將室溫調 節(jié)至16 20 空氣濕度調節(jié)至80 開始第2茬 菇的培養(yǎng) 其他出菇管理措施同第1茬菇 另外 在第2茬菇培養(yǎng)的同時 在培養(yǎng)室內進 行下一批次菌包的養(yǎng)菌管理 待當前批次菌包的 3 茬均采收完畢后 下一批次菌包的菌絲培養(yǎng)也基本 完成 可直接移入溫室進行出菇管理 依此反復進 行 形成不同批次菌包培養(yǎng)的無縫銜接 實現(xiàn)猴頭 菇的全年連續(xù)栽培生產 3 結果與討論 2023 年 4 月 13 日將 200 袋菌包移入溫室進行 出菇管理 4月29日完成首茬猴頭菇的采收 在出 菇管理過程中 對溫室內的溫度 濕度 二氧化碳 體積分數和光照度的逐時變化情況進行了全過程監(jiān) 測記錄 溫室內的出菇管理溫度的監(jiān)測數據見圖9 圖10 由圖9可以看出 根據試驗設計 在整個出菇 管理過程中 溫室內的溫度基本保持在 15 20 且進行了模擬晝夜溫度變化的周期性調控 從圖10 所示的單日逐時溫度監(jiān)測數據可以看出 一天內最 高溫度出現(xiàn)在下午4時 最低溫度出現(xiàn)在上午6時 基本與室外培養(yǎng)時的環(huán)境溫度變化趨勢相符 溫室 內的出菇管理光照度監(jiān)測數據見圖11 由圖11可以看出 根據試驗設計 在子實體形 成的初期最大光照度調控在150 lx內 然后逐漸提 高至 300 lx 實現(xiàn)光照度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強的 調控過程 并且進行了模擬晝夜光照變化的周期性 調控 單日光照監(jiān)測數見圖12 圖9 出菇管理階段溫度監(jiān)測數據 Fig 9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圖10 單日逐時溫度監(jiān)測數據 Fig 10 Hourl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ata for a single day 圖11 出菇管理階段光照度監(jiān)測數據 Fig 11 Lighting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時間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時間 照 度 l x 周 闖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溫 度 溫 度 0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7 0 0 0 8 0 0 0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1 4 0 0 1 5 0 0 1 6 0 0 1 7 0 0 1 8 0 0 1 9 0 0 2 0 0 0 2 1 0 0 2 2 0 0 2 3 0 0 時間 115 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從圖12所示的單日實時光照度監(jiān)測數據可以看 出 一天內最強高照度出現(xiàn)在上午10時左右 當日 光照持續(xù)時長約12 h 基本與室外培養(yǎng)時的光照度 變化趨勢相符 出菇管理過程中溫室內濕度和二氧化碳體積 分數的調控是一個實時調節(jié)和持續(xù)保持的過程 因此不需要像溫度和光照度的調節(jié)一樣具備周期 性 只需要保持在適宜于猴頭菇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范圍內即可 出菇管理過程中的室內相對濕度監(jiān)測 數據見圖13 如圖13所示 溫室內相對濕度的調控依賴于濕 度檢測裝置和噴霧系統(tǒng)聯(lián)合建立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 由于濕度檢測裝置的靈敏度 響應速度等客觀條件 限制 監(jiān)測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致使相對濕度 的調節(jié)無法像溫度調節(jié)一樣迅速和平穩(wěn) 監(jiān)測數據 的隨機性波動較大 盡管濕度的調控存在一定波動 但在整個出菇管理過程中 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始 終保持在80 90 能夠滿足猴頭菇子實體生長和 試驗需求 室內二氧化碳監(jiān)測數據見圖14 由圖 14 可以看出 菌包移入溫室初期 猴頭 菇的新陳代謝慢 室內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低 隨 著子實體的生長 呼吸作用逐漸增強 室內沉積的 二氧化碳體積分數明顯增高 依賴于完善的通風換 氣系統(tǒng) 溫室內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始終能保持在 0 07 以下 營造出了良好的子實體生長環(huán)境 2023 年 4 月 29 日完成首茬猴頭菇的采收 采 收前的鮮品猴頭菇形態(tài)見圖15 圖12 單日逐時光照度監(jiān)測數據 Fig 12 Daily hourly illumination monitoring data 照 度 l x 圖15 猴頭菇子實體鮮品 Fig 15 Fresh fruit body of Hericium erinaceus 圖13 出菇管理相對濕度監(jiān)測數據 Fig 13 Relative humidity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時間 圖14 出菇管理階段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監(jiān)測數據 Fig 14 Monitoring data of carbon dioxide volume fraction at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時間 0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7 0 0 0 8 0 0 0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1 4 0 0 1 5 0 0 1 6 0 0 1 7 0 0 1 8 0 0 1 9 0 0 2 0 0 0 2 1 0 0 2 2 0 0 時間 2 3 0 0 116 第43卷 第5期 由圖15可以看出 猴頭菇整體形狀規(guī)整 輪廓 圓潤而飽滿 菌刺分布均勻 長度適中 呈現(xiàn)自然 白潤的光澤 首茬猴頭菇采收完畢后 對猴頭菇的感官特征 和營養(yǎng)指標進行了測試和統(tǒng)計 為更直觀地的驗證 猴頭菇反季栽培的出菇品質 以田間菌棚應季栽培 生產的常規(guī)品質作為合格標準 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生 產的猴頭菇產品參數統(tǒng)計見表1 由表1可知 反季培養(yǎng)與應季培養(yǎng)猴頭菇均可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實現(xiàn)菌包全部出菇 但從單項品質 參數來看 反季培養(yǎng)的猴頭菇品質還存在一定欠缺 其中 感官特征的合格率均達到99 以上 而營養(yǎng) 特征的合格率均未超過99 作為農業(yè)食用菌產品 各項指標均應達到合格標準 經測算 反季栽培產 出的200朵猴頭菇中 共有9朵猴頭菇營養(yǎng)指標未 能達到合格標準 反季培養(yǎng)猴頭菇的綜合合格率為 95 5 能夠滿足實際生產的要求 猴頭菇子實體內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需要一定的時 間和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 導致營養(yǎng)指標低的原因可能 是人為調控的溫度和光照等條件過為優(yōu)越 雖然在 反季栽培試驗中考慮到了晝夜交替所產生的溫度和 光照度變化因素 并針對性地進行了溫度和光照條 件的逐時變化調控 但設定的機械性的周期變化不 能完全反映室外培養(yǎng)時可能出現(xiàn)的突變環(huán)境 如大 風 陰雨 氣壓等情況的影響 或導致子實體生長 過快 營養(yǎng)成分的轉化合成率不足 4 結論 基于猴頭菇的生長特性 試驗設計并實施了一 套包含換氣 增溫 加濕 補光功能的溫室構建方 案 后在該溫室中進行了猴頭菇的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試驗結果顯示 所設計的溫室成功模擬了適宜猴頭 菇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在人工調控的溫室環(huán)境中 猴 頭菇產品的綜合合格率高達95 5 驗證了反季節(jié) 栽培技術的可行性 但是部分猴頭菇子實體營養(yǎng)成 分含量較少 推測可能與生長環(huán)境過度優(yōu)化 缺乏 足夠的變溫 變光等自然刺激 進而影響了營養(yǎng)成 分的轉化與積累有關 33 34 另外 在構建溫室以實現(xiàn)反季節(jié)栽培的過程中 還需注意 1 換氣操作需適度 在不影響子實體正 常生長的前提下 避免過度換氣導致溫室內部濕度 和溫度大幅下降 這不僅不利于子實體生長 還會 增加額外的增溫和加濕成本 因此 應綜合考量溫 度 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環(huán)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避免單一因素的過度調控影響整體環(huán)境平衡 2 試 驗旨在驗證猴頭菇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的可行性 未涉 及溫室建設及環(huán)境調控的具體成本分析 故該技術 的經濟效益尚需進一步評估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姜依晴 黎倍秀 鄭文雄 等 猴頭菇多糖功能活性及新 產品開發(fā)的研究進展 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24 45 9 212 219 2 曹根鳳 黃雙根 曾小虎 4種藥用真菌在中藥及中成藥 中的開發(fā)應用現(xiàn)狀 J 中國食用菌 2019 38 12 1 4 3 WANG D D ZHU X X TANG X C et al Auxiliary antitumor effects of fungal proteins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by target on the gut microbiota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0 85 6 1872 1890 4 宋小亞 劉德云 路新彥 等 特色猴頭菇菌株 麗猴 1 號 的綜合評價研究 J 中國食用菌 2021 40 7 25 29 5 馬傳貴 張志秀 猴頭菇的栽培與保鮮加工技術研究進 展 J 中國果菜 2020 40 8 8 12 6 陳熙 聶榮榮 葉志偉 等 以金針菇菌糠為培養(yǎng)基質 的猴頭菇高效栽培技術 J 中國食用菌 2021 40 1 36 41 7 劉連成 利用酒糟和棉籽殼栽培猴頭菇 J 食品工業(yè) 2022 43 11 84 86 8 張鵬 史磊 劉姿彤 等 漢麻秸稈替代木屑對猴頭菇生 長發(fā)育和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 J 北方園藝 2022 7 114 118 9 王勇 江新華 張園園 等 葛根廢渣栽培猴頭菇基質配 方篩選 J 中國食用菌 2021 40 1 64 67 10 廖興剛 張晶雨 李嘉敏 等 茶枝栽培猴頭菇試驗 J 合格標準 反季栽培合格率 粗細長短均勻 99 0 項目 品質參數 菌刺形態(tài) 100 100 0 感官特征 出菇率 單菇質量 0 5 kg 99 0 營養(yǎng)指標 粗纖維含量 7 98 0 鈣含量 100 mg kg 1 98 0 鐵含量 70 mg kg 1 98 5 鮮品顏色 純白至乳白 99 0 蛋白質含量 10 97 5 表1 應季與反季栽培的猴頭菇品質對比 Tab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Hericium erinaceus cultivated in season and anti season 周 闖等 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 117 中國食用菌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 43 nullnull 5 4 5 著力打造上下游 集群化 體系化發(fā)展態(tài)勢 樹立 三產融合 發(fā)展的意識 著力強鏈 補 鏈 延鏈 提升產業(yè)綜合效益 強化基礎研究 引 導發(fā)展香菇保健品 醫(yī)藥品和化妝品精深加工 大 力推進農旅融合 依托優(yōu)勢自然資源 促進香菇生 產 科普教育 避暑度假 養(yǎng)生休閑 餐飲文化相 結合的產業(yè)園建設 推進各種形式的香菇小鎮(zhèn)發(fā)展 設立農業(yè)產業(yè)化專項資金和發(fā)展基金 強化對香菇 三產融合 項目的財政支持 在產業(yè)宣傳 企業(yè)宣 傳 產品定位 產品包裝上下功夫 提升品牌的影 響力 打造研學旅游線路 實現(xiàn)農旅融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曹斌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香菇消費市場發(fā)展特征與趨勢 J 食用菌學報 2023 30 3 90 102 2 朱旭 南陽四種特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 M 鄭州 中原農 民出版社 2023 3 江戌康 三品一標 背景下 西峽香菇 地理標志品牌 提升對策研究 D 無錫 江南大學 2023 4 陳燕 南陽市食用菌產業(yè)現(xiàn)狀 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建議 J 食藥用菌 2021 29 4 273 276 5 曹斌 新冠肺炎疫情長期化背景下我國香菇產業(yè)發(fā)展趨勢 分析 J 食藥用菌 2020 28 4 233 237 責任編輯 劉韻然 上接第109頁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北方園藝 2023 16 117 122 11 WEI J LI J Y FENG X L et al Unprecedented neoverrunull cosane and cyathane diterpenoids with anti neuroinflammanull tory activity from cultures of the culinary medicinal

注意事項

本文(猴頭菇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試驗_周闖.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