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133-2013 切花菊設施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pdf
<p>ICS 65.020.20 B 62 備案號:38410-2013 DB21 遼 寧 省 地 方 標 準 DB21/T 21332013 切花菊設施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Production Standard of Cut Chrysanthemum in Greenhouse 2013 - 08 - 01發(fā)布 2013 - 09 - 01實施 遼寧省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 發(fā) 布 DB21/T 21332013 I 前 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提出。 本標準由遼寧省農(nóng)村經(jīng)濟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遼寧省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 本標準起草人:張曉波、孫文松、侯忠、于春雷、賽丹、張文洋、葉福民、阮芳、曾浩、楊正書、沈?qū)氂?、王洪浩、劉丹、閆敏。 本標準由2013年8月1日發(fā)布。 DB21/T 21332013 1 切花菊設施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以切花菊神馬為例的秋菊品種栽培過程中的母株培養(yǎng)、扦插育苗、田間栽培、花期調(diào)控、病蟲害防治、加工選別、貯藏運輸和建立技術檔案等技術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遼寧地區(qū)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條件下切花菊秋菊品種的栽培。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4285-1989 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 GB 5084-2005 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 農(nóng)藥管理條例(國務院2001年第326號令) 3 母株培養(yǎng) 3.1 母苗定植時間和數(shù)量的確定 根據(jù)生產(chǎn)用苗時間向前推算,確定母苗定植時間。夏天提前3個月,冬季提前6個月安排母苗定植。一株母苗生產(chǎn)8株種苗,按照計劃生產(chǎn)用苗數(shù)量與母苗數(shù)量8:1的比例確定定植母苗數(shù)量。 3.2 母苗選擇 選擇由專業(yè)種苗公司提供的經(jīng)過低溫鍛煉的越冬芽生產(chǎn)的無病無蟲健壯扦插苗或脫毒組培苗作為原始母苗。 3.3 母苗定植 3.3.1 苗圃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力好,有灌溉條件排水良好、鹽堿較輕、pH值6.57.5的優(yōu)質(zhì)沙壤土作為育苗地。不應選擇重茬地育苗。 3.3.2 光照系統(tǒng)安裝 在苗床上方1.7m2.0m處,平均每9m2設1盞100w白熾燈,確保夜間植株生長點附近光照強度在50lux以上。 3.3.3 苗床準備 DB21/T 21332013 2 1) 深翻 用人工或機械將苗圃地深翻30cm,表土翻入下層,生土翻到表層,確保苗圃地每一處都翻到。 2) 施基肥 每畝施入腐熟牛糞 15m3或豬糞10m3,同時將 N:P:K=5:5:5 的復合化學肥料 100kg,均勻撒入苗圃地。 3) 旋地 用旋耕機反復旋地12次,將肥料與土混合均勻。 4) 做苗床 苗床采用南北向,高壟栽培,床高 10cm20cm。苗床為梯形,下底寬 70cm,上底寬 60cm,苗床間作業(yè)道寬 3050cm。 3.3.4 滴灌安裝 每條滴灌帶間隔30cm,根據(jù)苗床寬度確定鋪設滴灌帶條數(shù),滴頭間距以20cm為最佳。 3.3.5 栽植 母苗株行距15cm×15cm,定植4行,每畝定植13000株左右。定植時種苗莖部埋入2cm,同時保證植株根系舒展。 3.4 定植后管理 3.4.1 水分管理 定植后立即澆透水,確保種苗不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定植后至緩苗前確保種苗根系周圍10cm范圍內(nèi)水分充足;緩苗以后視土壤和天氣情況決定是否澆水,不干不澆,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60%80%。所有灌溉用水應符合GB5084的要求。 3.4.2 遮光 母苗定植后用遮光率為50%70%的遮陽網(wǎng)進行遮光,前3d全天遮光,第4d起上午10:00到下午14:00遮光。陰天不遮,緩苗后及時去掉遮蔭網(wǎng)。 3.4.3 摘心 定植后母苗下部留35片葉(距地面3cm5cm),將上部生長點摘掉。 3.4.4 消毒 摘心后立即噴殺菌劑1次,對種苗進行消毒,防止病菌侵染。 3.4.5 追肥 摘心后7d,每畝施速效化肥30kg,以后每次采穗后施肥,數(shù)量相同。 3.4.6 中耕鋤草 種苗開始生長后,要及時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結。 3.4.7 整枝 側枝長到3cm5cm長時進行整枝,選留3個生長良好,莖干粗壯,生長勢均勻一致的側枝作為采穗母枝,其余較弱枝條全部抹除。 3.4.8 溫度管理 DB21/T 21332013 3 種苗生長適宜溫度1525。夜溫不能低于10 ,晝溫不能高于35,超出此溫度界限需采取加溫或降溫措施。 3.4.9 光照管理 種苗定植后立即進行人為補光,每天0:00前后補光3h4h,至母苗采穗結束為止。 3.4.10 病蟲害防治 母苗與切花苗病蟲害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3.5 采穗 采穗母枝長至10cm13cm時是采穗的最佳時機。選健壯無病無蟲母株在采穗母枝下部留3片葉,在枝條未木質(zhì)化部分整齊掰斷,掰下部分作為插穗,長度約8cm10cm。當天扦插的插穗直接進行扦插即可。當天不能扦插的插穗需進行低溫保鮮儲藏。低溫保鮮儲藏時先將包裝箱內(nèi)部鋪一層干凈的塑料薄膜,薄膜上方鋪一層干燥報紙,然后將葉片不帶水珠的插穗垂直擺放在包裝箱內(nèi),不能過緊,裝滿后在插穗上方再覆一層報紙,最后用塑料薄膜將插穗封嚴,放入冷庫在2條件下貯藏。 4 扦插育苗 4.1 設施條件 采用全光霧扦插育苗方式。設施內(nèi)需配置噴霧系統(tǒng)。 4.2 苗床準備 育苗床長6m,寬1.5m,鋪設10cm厚的扦插基質(zhì)。 4.3 基質(zhì)準備 選用保水性和通透性能較好的基質(zhì),河沙或按1:1比例混勻的草炭和珍珠巖。 4.4 插穗預處理 4.4.1 整理 根據(jù)插穗木質(zhì)化程度和生命力強弱,將插穗從生長點起向下留5cm7cm,其余部分掰掉,每一批插穗確定同一個高度。保留插穗上部23片功能葉,除去其余葉片。整理好的插穗30支一捆用橡皮筋綁好。 4.4.2 吸水 將整理好的插穗根據(jù)失水程度,在清水中吸水0.5h,然后撈出放置到陰涼處。 4.4.3 蘸生根劑 將準備扦插的插穗基部放入100mg/L萘乙酸+25mg/L吲哚丁酸溶液中停留3s5s取出,準備扦插。 4.5 扦插 4.5.1 基質(zhì)消毒 DB21/T 21332013 4 用噴藥壺將清水均勻的灑入苗床,用細木棍不斷檢查,待水濕潤至基質(zhì)的4/5處時,改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灑,直至將基質(zhì)全部澆透。 4.5.2 扦插 將插穗無葉部分垂直插入基質(zhì)中約2cm左右。扦插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將插穗捏傷影響發(fā)根。扦插完成后及時澆透水,防止穗條萎蔫,同時可使插穗與基質(zhì)結合緊密。 4.6 光照管理 扦插至種苗出圃前不需遮蔭,全天自然光照以促進根系發(fā)育。自然光照時間低于14h時,扦插當天0:00開始補光管理,每天補光3h4h。 4.7 溫濕度管理 適宜溫度1525,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過30。生根前確保棚內(nèi)空氣濕度達到85%以上,生根后適當放風,降低濕度 4.8 出圃 扦插1015d,種苗達到優(yōu)質(zhì)苗標準即可出圃:株高10cm左右,側生根20條以上,根系長度0.5cm1.5cm,莖干粗壯,24片完全展開葉,無病無蟲,生長勢強無老化現(xiàn)象。出圃前1d澆透水,增強種苗耐貯性和對不良環(huán)境適應性,葉片風干后噴1.2%阿維菌素1000倍加70%代森錳鋅500倍液1次。種苗出圃前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將不符和標準的揀出銷毀,接受檢疫部門檢疫。 4.9 包裝貯運 就近栽植的種苗隨栽隨拔,需遠途運輸或貯藏的種苗要進行妥善的包裝,起苗選早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進行,具體包裝方法同插穗包裝方法。 5 田間栽培管理 5.1 定植時間和數(shù)量的確定 單株栽培610月份實現(xiàn)切花的,生長周期大約90d100d,11月翌年5月份實現(xiàn)切花的,生長周期大約為110d120d,內(nèi)銷須在以上基礎上延遲15d。自預計出花時間向前推算即確定切花種苗定植時間。摘心栽培需在上述時間基礎上再加10d。出花率按照80%計算,根據(jù)計劃出花數(shù)量計算出所需定植種苗的數(shù)量。 5.2 種苗選擇 選擇符合優(yōu)質(zhì)扦插苗標準的種苗作為切花用苗。 5.3 定植 5.3.1 定植地選擇 為保證切花質(zhì)量切花生產(chǎn)一般在溫室或冷棚中進行,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力好,有灌溉條件、水質(zhì)優(yōu)良、排水良好、鹽堿較輕(pH值6.57.5)的優(yōu)質(zhì)沙壤土作為切花生產(chǎn)用地。周年生產(chǎn)的棚室需配備保溫、加溫、降溫、補光、遮光等設備。 DB21/T 21332013 5 5.3.2 高溫燜棚 整地前將棚室完全封閉,室內(nèi)溫度達到65以上保持7d時間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殺死菊花生產(chǎn)中常見的病原菌和害蟲卵及幼體。 5.3.3 光照系統(tǒng)安裝 見3.3.2母苗光照系統(tǒng)安裝。 5.3.4 苗床準備 用人工或機械將苗圃地深翻50cm,表土翻入下層,生土翻到表層。確保定植地每一處都翻到后,每畝施入腐熟牛糞10m3或豬糞6m3,同時均勻撒入N:P:K=5:5:5的復合化學肥料50kg。秋冬茬生產(chǎn),基肥施入量可適當減少。施肥后,用旋耕機反復旋地34次,使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準備做苗床。苗床一般采用南北向,高壟栽培,床高10cm20cm。苗床為梯形,根據(jù)棚室寬度,可做下底寬60cm100cm,上底寬50cm90cm。苗床間作業(yè)道寬40cm。苗床要求筆直,床面水平。 5.3.5 滴灌安裝 滴頭間距以20cm為宜,每條滴灌帶間隔30cm,根據(jù)苗床寬度確定鋪設滴灌帶條數(shù)。滴灌安裝結束后,必須立即檢查滴水效果,如有問題立即糾正,確保苗床每一處滴水均勻。 5.3.6 鋪設支撐網(wǎng) 在苗床上鋪設網(wǎng)眼為10cm×10cm彈性小的尼龍支撐網(wǎng),網(wǎng)面要繃緊,使每一個網(wǎng)眼呈正方形,網(wǎng)的兩端用鐵管固定。 5.3.7 栽植 5.3.7.1 栽植密度 每個網(wǎng)眼定植1株切花苗,每壟定植6行,空兩行。 5.3.7.2 栽植方法 種苗莖部埋入土里2cm,使根系舒展,與土壤接觸緊密。 5.4 定植后管理 5.4.1 肥水管理 定植后立即澆一次透水,確保種苗不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定植后至緩苗前每2d澆1次水,使種苗根系周圍10cm范圍內(nèi)水分充足。緩苗以后視土壤和天氣情況決定是否澆水,不干不澆,土壤濕度保持在60%80%。整個生育期一般追肥3次,分別在高度30cm時、消燈前、現(xiàn)蕾前,每次追施 N:P:K = 5:5:5的復合肥30kg。除此以外,可根據(jù)作物長勢和葉片顏色等性狀,適量噴施0.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5.4.2 遮蔭 定植后用遮光率為50%70%的遮蔭網(wǎng)進行遮蔭,前3d全天遮蔭,第4d起上午10:0014:00遮蔭,陰天不遮,緩苗后及時除去遮蔭網(wǎng)。 5.4.3 溫濕管理 DB21/T 21332013 6 適宜溫度1525,花芽分化期夜溫18以上,整個生長期溫度不宜超過35,溫度過高容易影響花芽分化的正常進行,產(chǎn)生畸形花。在溫度有保障的前提下,定期打開通風口,使室內(nèi)外空氣充分交換,降低濕度,促進光合作用,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5.4.4 田間管理 5.4.4.1 提花網(wǎng) 隨著植株的長高,隨時提高花網(wǎng),使花網(wǎng)始終距植株頂端15cm,使菊花能夠直立生長。 5.4.4.2 打側芽 神馬每1個葉腋里都有1個腋芽,應及時地將其去掉,去側芽的最佳時機是側芽不超過0.5cm,手指能夠伸進葉腋,徹底將其掰去而又不傷葉時為最好。側芽去除過晚,易造成傷口,降低商品質(zhì)量,失去觀賞價值。該項技術措施貫穿整個生長過程。 5.4.4.3 剝側蕾 神馬的花序為頭狀花序,現(xiàn)蕾后從側蕾基部剝?nèi)壤伲?枝花留1個主蕾。 5.4.4.4 B9處理 遮光后9d開始對切花菊神馬噴施濃度為15001800倍的B9(含量80%)溶液,以后每間隔7d噴施一次直到花蕾達到出口標準為止。 5.5 采收 5.5.1 采收程度 根據(jù)花朵開放的程度分成4度(表1),每一度代表花朵開放的一個階段。不同的客戶對花的開放程度要求略有不同,出口時客戶一般要求在2度時采收。國內(nèi)銷售時,客戶一般要求花開4度時采收。 表 1 切花菊采收標準 開花指數(shù)(度) 形態(tài)特征 1 花萼略松散 2 花瓣伸出萼片 3 外層花瓣開始松散 4 內(nèi)層花瓣開始松散 5.5.2 采收時間 早晨和傍晚溫度較低時采收。 5.5.3 采收方法 選符合開放程度或其他切花要求的菊花,用專業(yè)的小鐮刀或剪刀在根部將其剪斷,放入專用運輸紙箱中,100支一箱,在最短時間內(nèi)運送到加工間。整個過程要輕拿輕放,防止葉片和花頭受傷。 6 病蟲害防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