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pdf
年 月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第 卷第 期 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 陳曉麗 劉藝涵 徐 凡 魏曉明 鄭文剛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 天津農(nóng)學院園藝園林學院 天津 摘要 本研究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中采用巖棉種植番茄植株 分析了在總光量一致的基礎上紅光背景下藍光補充 介入和藍光取代介入兩種非連續(xù)供光模式對番茄植株營養(yǎng)液無機元素吸收及葉片色素光譜參量的影響 結果表 明 與連續(xù)紅光相比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均降低了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而提高了莖中 元素含量 藍光介入一 定程度上抑制了番茄 元素由莖向葉片的運輸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均提高了番茄地上部中 含量 增幅 而降低了地上部 含量 降幅 及 含量 降幅 其中藍光補 充介入模式下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隨著藍光補充強度的升高而增加 葉片 含量在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下高 于藍光補充介入模式而地上部 含量趨勢則相反 藍光取代介入的非連續(xù)光模式較藍光補充介入模式而言更有 利于刺激葉片中 的積累而抑制地上部 的積累 與連續(xù)紅光相比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后番茄葉片色素光譜 參量 值 色相角 和 值 修正葉綠素吸收比指數(shù) 均有所提高 相反 值 紅綠區(qū)域光譜反射 比 均有所降低 藍光補充介入模式下葉片 值和 值隨藍光補充強度的升高而增大 處理下 值最高 較對照分別提高 藍光取代模式下 值和 值隨藍光間歇時間的延長先增大后 減小 處理下 值最高 較對照分別提高 番茄葉片在綠光波段的反射率與各處理 下 值變化趨勢接近 而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與葉綠素光譜參量呈正相關性 藍光取代介入的非連 續(xù)光模式較藍光補充介入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刺激葉片類胡蘿卜素分解和葉綠素積累 非連續(xù)供光模式通過調控番 茄植株無機元素的吸收進而作用于葉片色素的形成 本研究為無土栽培番茄光環(huán)境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植物工廠 供光模式 番茄苗期 非連續(xù)光 無機元素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基金項目 北京市智能溫室蔬菜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和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 陳曉麗 女 副研究員 博士 主要從事植物光配方及設施光環(huán)境調控研究 通信作者 鄭文剛 男 研究員 博士 主要從事環(huán)境智能感知控制及水肥智慧灌溉技術研究 引言 光和無機營養(yǎng)分別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能量及物 質來源 番茄植株對光能的利用 光信號的響應以及 對營養(yǎng)液養(yǎng)分的吸收是決定無土栽培番茄果實產(chǎn)量 及品質的重要因素 植物葉片的呈色由葉片對不同 波段可見光的反射決定 而不同波段的反射強度取 決于葉片中葉綠素 葉黃素及類胡蘿卜素等色素含 量 這些色素合成與植物所吸收的無機營養(yǎng)元素密 切相關 如大量元素 是構成葉綠素的組分 缺 會導致葉綠素無法合成 微量元素 與葉 綠素形成有關 具有提高葉綠素穩(wěn)定性的功能 避免 葉綠素過早遭受破壞 因此 葉片呈色和反射 光譜特征是光作用于植株無機元素吸收的一個重要 表型 將植株地下部分離子吸收運輸活動與地上部 分葉片呈色聯(lián)系起來 光環(huán)境控制是密閉式設施生產(chǎn)中提高植物生長 和品質的有效手段之一 紅光和藍光是影響植物生 理代謝活動的主要光譜區(qū)段 因此也成為目前設施 人工光源中的主流光質 研究表明 不同比例 紅藍組合光對生菜體內礦質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具有 誘導調節(jié)作用 例如生菜在紅藍比例 的處理 下對 元素的吸收量較大 而純紅光顯著 促進了生菜對 和 元素的吸收 光環(huán)境要 素包括光質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周期和光分布 連 續(xù)供光是指在一個光周期內的任意時刻 所有的光 環(huán)境要素均保持一致 即恒定光強 恒定光質 也 稱為靜態(tài)光照射 非連續(xù)供光是指在一個光周期 內 光環(huán)境要素中的一項或多項發(fā)生改變 一般為 規(guī)律性變化 如光強遞變 光質交替 明暗交替等 也稱動態(tài)光照射 研究表明 紅 藍光在植物某些生 理活動中的作用可能相反 也可能一致 而動態(tài)光環(huán) 境由于光信號傳導方式的改變會在植物中引發(fā)一些 諸如生物量提高 次生代謝物積累量增多 植株電能 利用率提高等積極的結果 對于非連續(xù)光環(huán)境 下植株無機元素吸收的研究表明 與連續(xù)光照射相 比 不同頻率的交替紅藍光照射下葉用萵苣體內 元素的累積量均得到顯著提高 植株中 元素含量顯著降低 而高頻次的紅藍光交替照射 能夠顯著刺激植株對 元素的吸收 隨著 及光配方系統(tǒng)調控硬件的深度開發(fā) 植物光配方不 再局限于對光質 光強度以及光期的調節(jié) 而是拓展 到供光模式的調節(jié) 優(yōu)化的紅藍光供光模式可能避 免紅 藍光在植物某些生理活動中的相反作用 最大 化地提高兩種光質的協(xié)同作用 目前 尚未見非連 續(xù)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對營養(yǎng)元素吸收利用的相關 研究報道 綜上 人工光源光質 供光模式等對植物無機 養(yǎng)分的吸收具有明顯的影響 而目前光環(huán)境要素 對番茄植株的作用研究主要圍繞植株生物量 葉 片光合 幼苗活性等方面 而對無土栽培番茄植株 無機元素吸收方面的影響研究鮮見報道 為了探 究不同的紅藍光環(huán)境對番茄植株無機元素吸收的 影響 本研究以連續(xù)紅藍光照射為對照 比較藍光 介入和藍光取代兩種非連續(xù)光模式下番茄植株對 等無機元素的吸收以 及葉片光譜參量和反射光譜特征的影響 以期為 番茄無土栽培設施中光環(huán)境的調控提供理論依 據(jù) 材料與方法 試驗在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 農(nóng) 業(yè) 機 械 學 報 年 中進行 試驗光源采用可以設置任意光配方及供光 模式的 植物光配方系統(tǒng) 以番茄品種 豐收 為試驗材料 采用荷蘭進口 農(nóng)用巖棉進行種植 植物工廠內溫度為 光期 暗期 空氣相對濕度 濃度為 營養(yǎng)液采用 日本山崎配方 灌溉頻率為 次 在整個試驗周 期內 營養(yǎng)液電導率范圍為 單 株營養(yǎng)液灌溉總量為 株 光源為 紅藍 光 栽培面距離光源高度為 播種后即將巖 棉塊置于不同的紅 藍供光模式下進行培養(yǎng) 光期 暗期均為 紅 藍光峰值波長分別為 和 光合有效輻射的測量采用光量子儀 美國 光譜測試采用 型光譜儀 美 國 波長范圍為 從播種日起第 天進行取樣和指標測定 根據(jù)葉菜和果菜光配方相關研究 苗期的 光期和光強度設置范圍一般為 和 本試驗中非連續(xù)光處理根據(jù)藍 光的介入方式分為兩類 一類為在紅光 背景光的 基礎上 光強度 光期 間歇 補充相同總光量 不同光強 度及光期的藍光 光強度分別為 對應補光周期分別為 對應試驗處理分別記作 以沒有藍光介入的連續(xù)純紅 光 為對照 見表 另一類為在背景光紅光的基 礎上以等光強度的藍光 間歇取 代紅光 間歇間隔分別為 以 沒有藍光介入的連續(xù)光 純紅光 為對照 試驗處 理分別記作 見 表 由于 或 處理中 藍光與紅光光期完 全同步 因此為連續(xù)光模式 表 不同供光模式處理 試驗處理供光模式日累積光量子數(shù) 瞬時光強度 光期 暗期紅光藍光總光量紅光藍光總光強 藍光補充 介入模式 藍光取代 介入模式 注 表中 表示不同光質的切換 如 指紅光照射 后轉為紅藍混合光照射 測定與分析 葉片光譜參量 番茄植株葉片在 光譜范圍的反射 率用分光測色儀 型 進行測定 對 空間和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獲得色調 色相角 反映番茄植株葉片著色 數(shù)值越大 葉片 越綠 光化學反射指數(shù) 反映類胡蘿卜素與 葉綠素的比率 光譜中紅色和綠色區(qū)域的反射比 反映花青素與葉綠素的比率 修正 葉綠素吸收比指數(shù) 反映葉綠素的變 動 無機元素測定 無機元素測試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 儀 美國 光譜儀條件 樣品提升量 載氣 輔助氣 冷卻氣 高頻發(fā)生器功率 稱取 番茄植株樣 品于消煮管中 加入濃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 體積比為 于 消煮 至溶液接 近無色時冷卻 過濾后濾液用去離子水定容至 以同樣的方法制備空白對照 濃硝酸和高氯 酸均為優(yōu)級純 購自北京市化工廠 元素標準液源自 國家標準物質中心 配制不同質量濃度的 元素標準溶液 各元素分析譜線波 長見表 表 顯示 標準液質量濃度與吸光度呈較 好的線性關系 相關系數(shù) 在 之間 相對標準偏差 為 第 期 陳曉麗等 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 表 各元素分析譜線波長 標準液質量濃度 相關系數(shù) 和相對標準偏差 元素光譜波長 標準液質量濃度 相關系數(shù) 相對標準 偏差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采用 繪制聚類分析熱圖 軟件進行 相關性分析 結果分析 非連續(xù)光模式 藍光補充 下番茄植株各部位 無機元素含量 由表 可見 番茄植株中 元 素含量表現(xiàn)為葉片大于莖 元素含量表現(xiàn)為葉片 小于莖 元素含量差異在葉片和莖中不明 顯 與純紅光 相比 兩種藍光介入的非連續(xù)供光 模式均降低了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 但提高了莖 中 元素含量 藍光介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番茄 元素由莖向葉片的運輸 與 相比 藍光補充介入 模式均提高了番茄葉片或莖中 元素含量 葉片 表 藍光補充介入模式下番茄植株大量元素含量 平均值 標準差 部位元素 葉片 莖 地上部 注 同行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下同 表 藍光補充介入模式下番茄植株微量元素含量 平均值 標準差 部位元素 葉片 莖 地上部 農(nóng) 業(yè) 機 械 學 報 年 中 元素含量隨著藍光補充強度的增加而升高 莖中 元素含量隨著藍光補充強度的增加而降 低 可見藍光強度的增加促進了番茄植株 元素 由莖向葉片的運輸 在光量一定的基礎上 藍光強度 越高 光期越短 越有利于葉片中 元素的積累 與純紅光相比 除 之外藍光補光介入模 式均顯著降低了番茄葉片及莖中 元素含量 且在總光量一致的前提下 藍光強度越 低 光期越長 越不利于 在番茄植株中的吸收 地上部 元素含量在 處理下最低 與純紅光 相比 藍光補充介入處理均降低了番茄葉片和莖中 元素含量 處理下番茄植株中 元素含量 最低 可能是因為該處理下藍光與紅光同步供光 藍 光持續(xù)光期最長 與純紅光相比 低光強藍光補充 介入降低了葉片以及莖中 元素含量 但是隨著 藍光強度繼續(xù)增加 元素含量逐漸升高且高于對 照 處理下葉片以及莖中 元素含量均最 高 可見高強度短光期的藍光介入有利于番茄植株 中微量元素 的吸收和積累 圖 藍光補充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無機元素吸收聚類分析 非連續(xù)光模式 藍光補充 下番茄植株無機元 素吸收聚類和相關性分析 聚類分析熱圖反映不同供光處理對所有無機元 素的總體調控效應 由圖 可見 低強度長光期藍 光介入模式 處理組成一個聚 類亞群 短光期藍光處理 組成一 個聚類亞群 除 元素外 后一個聚類亞群處 理下番茄植株各部位無機元素含量整體均高于前一 個聚類亞群 說明長光期藍光不利于大部分無機元 素的吸收 聚類分析熱圖直觀呈現(xiàn)了純紅光下植株 低 含量以及藍光介入后 含量的提升 充分說 明藍光對 元素吸收的正向調控作用 此外 如 圖 所示 高強度藍光處理 對植株 元素 存在明顯的正向調控作用 圖中全株僅指植株地上 部分 不包含地下部分 對大量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相關性分析 圖 可見 番茄植株各部位的 元素含量均與相 應部位 元素含量呈負相關 可能是因為 對膜通道的搶奪能力強于 和 對 和 的吸收呈現(xiàn)拮抗作用 與連續(xù)紅光相比 非 連續(xù)光藍光補充介入模式下葉片中 元素含量降 低而 元素含量升高 可能是離子間拮抗作用 的表現(xiàn) 相反 通過對微量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 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 等 種微量元素之 間均呈現(xiàn)正相關 此外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間 也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葉片 和 均顯著 負相關 地上部 與 與 均顯 著負相關 而地上部 與 葉片 與 均顯著正相關 圖 中 表示 表示 非連續(xù)光模式 藍光取代 下番茄植株各部位 無機元素含量 由表 可見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 均顯著降低了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 但不同程度 地提高了莖中 元素含量 與藍光補充 介入模式效應相同 可見紅光背景下藍光以不同方 式介入均會抑制番茄植株中 元素由莖向葉片的 第 期 陳曉麗等 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 圖 藍光補充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無機元素吸收相關性分析 表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下番茄植株大量元素含量 平均值 標準差 部位元素 葉片 莖 地上部 運輸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均提高了 番茄葉片或莖中 元素含量 其中葉片中 元素 含量在 和 等藍光取代 介入非連續(xù)光模式下提高幅度 大于表 中藍光補充介入非連續(xù)光模式 同時前者處理中藍光光量僅 為后者處理的一半 表 可見藍光以取代方式介 入背景紅光更有利于刺激葉片中 元素的積累 由表 可見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均顯 著降低了番茄葉片及莖中 元素含量 與藍光補充介入模式效應相同 可見紅光背景下藍 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均抑制了番茄植株中 元素的 吸收 此外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亦顯 著降低了番茄葉片和莖中 元素含量 其中番茄植株中 元素含量隨著藍光取代 介入間歇時長的增加而降低 植株 元素含量在 處理下最低 非連續(xù)光模式 藍光取代 下番茄植株無機元 素吸收聚類和相關性分析 由圖 可見 元素構成一個聚類亞 群 與純紅光相比 該亞群元素含量在藍光介入后均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 含量在連續(xù)光 農(nóng) 業(yè) 機 械 學 報 年 表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下番茄植株微量元素含量 平均值 標準差 部位元素 葉片 莖 地上部 圖 藍光取代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無機元素吸收聚類分析 處理下增幅最大 而葉片 含量則在 非連續(xù)光模式下提升幅度最 大 圖 進一步說明藍光介入對 元素吸收的正 向調控作用 此外 由 以外的其他元素 聚類而成一個亞群 與純紅光相比 該亞群元素含 量在藍光介入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調 其中 含量分別在 處理下 降幅最大 通過對大量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相關性分析 圖 發(fā)現(xiàn) 植株各部位的 元素與 元素 均呈負相關 相反 植株各部位的 等 微量元素之間均呈正相關 可見 藍光取代介入模 式處理也表現(xiàn)出植株 可能對 和 存在拮抗 作用 此外 藍光取代介入供光模式下植株大量元 素和微量元素之間的相關關系與藍光補充介入模式 下有所不同 表現(xiàn)為 地上部 與 分別在 和 水平顯著負相關 葉片 與 與 分別在 和 水平顯著負相關 而葉片 與 顯著正相關 可見 元素之間的相 關性與供光模式有關 不同供光模式可能通過調控 和協(xié)調元素吸收之間的關系進而影響植物相關生理 活動 圖 中 表示 表示 非連續(xù)光模式下番茄葉片色素光譜參量 表 顯示了不同處理下番茄植株葉片的光譜參 第 期 陳曉麗等 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 圖 藍光取代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無機元素吸收相關性分析 表 不同供光模式下番茄植株葉片光譜參量 平均值 標準差 處理 藍光補充介入模式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 量值 結果顯示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補充介入和藍 光取代介入的非連續(xù)供光模式下番茄葉片 值 和 值均有所提高 而番茄葉片 值 均有所降低 藍光補光介入模式中 值和 值隨介入藍光強度的增加而增大 處 理下 值最高 較對照分別提高 藍光取代模式中 值和 值隨藍光 間歇時間的延長先增大后減小 處理下 值最高 較對照分別提高 比較藍光介入和藍光取代兩種非連續(xù)供光模式下番 茄葉片色素光譜參量可見 在總光量相等的前提下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比藍光補充介入模式更有利于刺 激葉片類胡蘿卜素的分解和葉綠素積累 與純紅光相比 藍光介入處理均提高了番茄葉 片和莖中 元素含量 且藍光補光介入模式下番 茄葉片 元素含量隨著藍光補充強度的增加而升 高 這與表 顯示的番茄葉片 值和 值在 不同光處理間的變化趨勢一致 值反映番茄植 株葉片著色 數(shù)值越大 葉片越綠 修正葉綠素吸收 比指數(shù) 反映葉綠素的變動 可見 番茄植株 尤其葉片中 元素含量的增加與葉綠素增加呈現(xiàn) 一定的正相關性 這可能是由于葉綠素為鎂卟啉化 合物 而 元素是構成葉綠素分子的重要組成部 分 元素的積累有利于促進葉綠素的形成 由于 農(nóng) 業(yè) 機 械 學 報 年 類胡蘿卜素中不含 元素 葉綠素含量指征光譜參 量 和 最高的 處理中番茄葉片 反映類胡蘿卜 葉綠素比值 值最低 幾乎為零 非連續(xù)光模式下番茄葉片反射光譜 圖 和圖 為不同處理下番茄葉片的反射光譜 曲線 番茄葉片綠光光譜區(qū)域 反射 率在藍光補充介入處理下隨著藍光強度的增加而升 高 和 處理下番茄葉片平均 反射率分別為 和 較純紅 光對照分別提高 與純紅光 相比 等藍光取代介入處理均 提高了番茄葉片綠光區(qū)域反射率 提高幅度為 植物葉片呈色與葉片中色素如葉綠 素 葉黃素 花青素等含量密切相關 葉片呈現(xiàn)綠色 與葉綠素吸收大部分紅光和紫光但反射綠光直接相 關 結果可見番茄葉片在綠光區(qū)域的反射率與其各 處理下葉綠素光譜參量變化趨勢接近 不同模式的 光照射可能通過調控番茄植株對色素代謝相關的無 機元素吸收來影響葉片著色 圖 不同供光模式 藍光補充介入 下番茄葉片 反射光譜曲線 圖 不同供光模式 藍光取代介入 下番茄葉片 反射光譜曲線 討論 光環(huán)境影響植物的養(yǎng)分吸收 而植物體內營養(yǎng) 元素通過作用于光合色素的合成反過來作用于植物 的光能傳導和光合作用 本研究表明 紅光背景下 介入相同光量的藍光培育番茄植株 植株營養(yǎng)元素 吸收 莖葉間運轉以及葉片葉綠素光譜參量的變化 均與藍光的介入方式有關 總體來看 藍光介入后 番茄植株體內大量元素 含量較純紅光下均 有所增加 其中 元素在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下增 加幅度大于藍光補充介入模式 相反 藍光介入后 番茄植株體內微量元素 含量較純紅 光下均有所降低 同時 藍光介入后番茄葉片葉綠 素光譜參量 以及葉片在綠光波段區(qū)域 的平均反射率均有所升高 以往研究表明 純紅光 顯著促進了生菜對 和 元素的吸收 這與本 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即藍光的介入不利于番茄植株 對 和 元素的吸收 此外 研究表明藍光促進 了植物葉片中葉綠素的生物合成 并在植物葉片中 葉綠素的生成和移動中發(fā)揮了主要作用 缺乏藍光 對許多植物如黃瓜 菠菜和小麥等的葉綠素生物合 成有不利影響 大量元素 是構成葉綠素 的組分 缺 會導致葉綠素無法合成 盡管微量元 素 也與葉綠素合成有關 具有提高葉綠素穩(wěn) 定性的功能 而從本研究結果來看 藍光可能主要通 過增加 這種葉綠素結構性元素的吸收量來促進 葉綠素的合成 且藍光取代介入模式下的促進作用 大于藍光補充模式 有研究者認為藍光對植物葉綠 素生物合成的影響是定性而非定量的效應 即葉綠 素含量不隨藍光比例的升高而增加 也有相反研 究結果表明 葉片葉綠素含量隨著藍光比例的增加 而逐漸增加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純紅光相比 在藍光補光介入模式下番茄葉片葉綠素光譜參量隨 著藍光補充強度的增加而升高 這可能表明不同品 種的葉綠素對光質的反應不同 本研究結果還表明 在藍光取代紅光的介入模式下番茄葉片葉綠素隨著 藍光介入時間間隔的延長先升高后降低 在總光量 相等的基礎上 藍光取代介入模式比藍光補充介入 模式更有利于刺激番茄葉片葉綠素合成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紅光背景下藍光以連續(xù)或 者非連續(xù)的供光方式介入對番茄植株無機營養(yǎng)元素 吸收及運轉產(chǎn)生的差異結果 這表明紅 藍光在調節(jié) 番茄植株營養(yǎng)元素吸收轉運的生理過程中是相互影 響的 而不是獨立作用的 然而 就某一種元素而 言 未觀察到番茄地上部元素含量與藍光光強度或 藍光介入間隔時間的明顯正 負相關關系 紅 藍光 之間復雜的互作機制可能與紅 藍光受體的信號傳 導有關 紅光和藍光通過光感受器蛋白影響植物的 光響應 這些蛋白質包括作為紅光受體的光敏色素 作為藍色紫外線受 體的隱花色素 和向光素 第 期 陳曉麗等 非連續(xù)光對無土栽培番茄苗期無機元素吸收的影響 紅光和藍光通過這些光感受器完成 植物的信號傳導 這些光感受器在不同的生理活動 或不同的環(huán)境狀態(tài)中表現(xiàn)出協(xié)同或拮抗關系 例 如 和 在誘導開花方面是拮抗的 但在調 節(jié)向光性方面是協(xié)同的 在擬南芥中表現(xiàn)出對 的功能依賴性 當植物暴露于連續(xù)光照時 和 功能變得獨立 因此 紅光和藍光的 信號傳導通路中可能存在信號串擾或放大 適當?shù)?藍光介入照射可能通過消除紅 藍光信號傳導通路 之間的信號串擾或拮抗 從而充分發(fā)揮紅 藍光的生 理功能 這可能是相同總光量不同藍光介入模式下 目標物質 如本研究中的無機元素 增效或減效的 原因之一 在總光量一致的前提下 本研究中非連續(xù)藍光 取代介入模式 較連 續(xù)紅光或連續(xù)紅藍光而言 番茄葉片 含量得到 大幅提升 對 元素的刺激增益效果顯著 發(fā)光 二極管 作為光譜可調的植物生長光源 在園 藝生產(chǎn)系統(tǒng)中受到廣泛關注 由于 的高度可控 性 目前人工光型栽培設施中的照射方式已不必局 限于傳統(tǒng)模式 本文認為能夠增效的非連續(xù)供光模 式均值得探索 結論 與連續(xù)紅光相比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均 降低了番茄葉片中 元素含量而提高了莖中 元 素含量 藍光介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由莖向葉片 的運輸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均促進了番茄地上部 的吸收同時抑制了 和 的吸收 其中藍光 補充介入模式下番茄葉片中 含量隨著藍光補充 強度的升高而增加 藍光強度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 了 由莖向葉片的運輸 藍光取代介入的非連續(xù) 光模式較藍光補充介入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刺激葉片 的積累以及抑制地上部 的積累 與連續(xù)紅光相比 藍光以不同方式介入后 番茄葉片葉綠素光譜參量均有所提高 藍光補充介 入模式下葉綠素光譜參量隨藍光補充強度的升高而 增大 番茄葉片葉綠素光譜參量與葉片中 含量 正相關且與各處理間綠光波段反射率變化趨勢相 近 藍光取代介入的非連續(xù)光模式較藍光補充介入 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刺激類胡蘿卜素分解和葉綠素積 累 非連續(xù)供光模式可能通過調控番茄植株無機元 素的吸收進而作用于葉片色素代謝等相關的植物生 理活動 參考文獻 下轉第 頁 農(nóng) 業(yè) 機 械 學 報 年 肖白 趙曉寧 姜卓 等 利用模糊信息?;c支持向量機的空間負荷預測方法 電網(wǎng)技術 陳錦鵬 胡志堅 陳緯楠 等 二次模態(tài)分解組合 的綜合能源系統(tǒng)負荷預測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張繼波 陳辰 李楠 等 極端寡照天氣對設施番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張曉鳳 王秀英 布谷鳥搜索算法綜述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上接第 頁 陳曉麗 楊其長 王利春 等 紅藍光交替照射下生菜能量利用與光合性能分析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王美嬌 彭晶 齊立娟 等 光信號調控植物響應非生物脅迫的研究進展 植物生理學報 第 期 劉潭等 基于多模型融合策略的溫室番茄光合速率預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