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雙梗蝴蝶蘭新品種引進與篩選.pdf
收 稿日期 2021 03 01 基金項目 2020 寧夏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 微型雙梗蝴蝶蘭新品種引進篩選與花期調(diào)控技術(shù)研究 2020107490132 作者簡介 田金花 1998 女 園藝專業(yè)本科生 通信作者 張黎 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觀賞園藝研究 電子郵箱 zhang li9988 文章編號 3 0747 22 1 092 5 微型雙梗蝴蝶蘭新品種引進與篩選 田金花 吳小梅 楊強強 景 璐 鄒 倩 蒲嘉馨 張 黎 寧夏大學農(nóng)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摘 要 以 6 個品種微型雙梗蝴蝶蘭為試驗材料 分別在幼苗期 生長期 孕蕾期 初花期和盛花期等 5個不同時期 觀測其葉片數(shù) 葉長 葉寬 株高 莖粗 莖長 花冠莖 花梗長 單?;ɡ贁?shù)及單?;ǘ鋽?shù)等植物學形態(tài)指標 并進行 綜合比較 結(jié)果表明 長勢最優(yōu) 盆栽觀賞價值最高的品種為畢加索 扭機哈尼和金蝶 關(guān)鍵詞 微型蝴蝶蘭 新品種 篩選 引種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 B 蝴蝶蘭 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 蘭科 蝴蝶蘭屬植物 又稱蝶蘭 微型蝴蝶蘭是蝴蝶蘭的一 種 又稱 迷你型蝴蝶蘭 是指植株高度介于 20 cm 30 cm 的蝴蝶蘭盆花 花朵尺寸通常小于 5 cm 抽出 雙梗 具有各種花形和花色 花期可達兩個月以上 隨著蝴蝶蘭新型品種不斷推出 傳統(tǒng)的蝴蝶蘭品種 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不斷減弱 1 微型雙梗蝴蝶蘭品種多樣 觀賞價值高 符合當今花卉品種創(chuàng)新的趨勢 寧夏天氣干燥 日照 時間長 花卉品種較為單一 將微型雙梗蝴蝶蘭引進 寧夏地區(qū) 對于豐富寧夏蝴蝶蘭品種及開拓新的市 場領(lǐng)域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場地 試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興慶區(qū)農(nóng)業(yè)智慧 園區(qū) 玉松旺蝴蝶蘭種植基地進行 試驗于 2020 年 5月 30 日開始至 2020 年 11月 27 日結(jié)束 1 2 試驗材料 以小猴子 A1 紫水晶 A2 粉紅佳人 A3 金 蝶 A4 畢加索 A5 扭機哈尼 A6 6 個微型雙梗 蝴蝶蘭品種 2 5寸苗為試驗材料 詳見表 1 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 每品種 5盆 3 次重 復 盆栽基質(zhì)為水苔 透明塑料盒口徑 10 cm 12 cm 每盆 1株 白天室溫保持 25 28 夜間室溫保持 15 18 濕度為 65 85 分別對幼苗期 生長期 孕 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5個不同生長階段蝴蝶蘭的葉 片數(shù) 葉長 葉寬 株高 莖粗 莖長 花冠莖 花梗長 單花?;ɡ贁?shù) 單?;ǘ鋽?shù) 等 植物 學 形 態(tài) 指 標 進行 觀 察 和 測定 2 4 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方法 葉片 以 整 株 展 開的 全部 葉片數(shù)計數(shù) 葉長 葉 尖到 植株莖 部 的長度 葉寬 葉的 最 寬寬度 株高 植株基 部到頂端 的自 然 高度 莖粗 近土面主 干 直 徑 莖長 最靠近 基質(zhì)的葉基 部 與 近 基質(zhì) 面 的長度 花冠莖 花冠的 最大 長度 花梗 從 花?;?部到 花朵 下 方的自 然 長度 花蕾 以 整 株可見 全部 花蕾為 測定 花蕾數(shù) 5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利 用 excel 對數(shù) 據(jù) 進行 整理 SPSS 軟件 中的對 數(shù) 據(jù)差異 進行 顯著性 分 析 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2 年 3月 Mar 22 第 43卷第 1期 43 1 結(jié)果與分析 1 微型雙梗蝴蝶蘭幼苗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 5月下旬 幼苗期管理 日溫在 25 30 夜溫 25 28 光照控制在 4000 6000 lx 緩苗后可逐漸 提高到 10000 15000 lx 濕度保持在 65 80 從幼苗期各品種生長指標 表 2 可見 A5 與其 他品種之間在株高 莖粗上存在顯著差異 A5 株高 和莖粗最大 分別為 44 40 cm 和 1 54 cm A6 的葉 長和葉寬最大 分別為 13 60 cm 和 6 50 cm 相比之 下 A1 株高最小 僅為 9 00 cm A4 莖粗最小 僅為 0 62 cm A4 葉部性狀最不突出 綜合比較 幼苗期 各品種生長指標依次為 A5 A6 A2 A3 A1A6 A1 A2 A3 A4 3 微型雙梗蝴蝶蘭孕蕾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 8月初 植株由營養(yǎng)生長階段轉(zhuǎn)向生殖生長階 段 提高磷 鉀肥比例 光照控制在 2500 3000 lx 溫 度白天應(yīng)控制在 25 28 夜間 18 20 從孕蕾期各品種生長指標 表 4 可見 A1 A6 在 葉片數(shù)上與其他品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A1 葉片數(shù) 最多 為 7 60片 A2 莖最粗 為 2 cm A5 莖長和花梗 最長 分別為 3 42 cm 和 49 0 cm A6 葉長 株高及單 ?;ɡ贁?shù)最多 分別為 16 24 cm 51 60 cm 和 15個 相比之下 A1 株高最矮 A2 葉寬最小且花梗最短 A6 葉片最少 其他品種中等 綜合比較 孕蕾期各品 種長勢依次為 A6 A5 A1 A4 A2 A3 4 微型雙梗蝴蝶蘭初花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 9 月進入初花期 需要定期施用磷肥 調(diào)節(jié)水肥 的使用量 達到花量繁多的效果 6個品種依次開 放 通過對 6個品種的株型與花型的測量 篩選出具 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盆栽微型蝴蝶蘭品種 從初花期各品種生長形態(tài)指標 表 5 可見 A5 A6 在葉片數(shù)上與其他品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A1 葉片數(shù)最多 為 7 6片 A4 莖最粗且最長 分別為 2 1 cm 和 4 4 cm A5 花冠徑和花梗長最大 分別為 9 0 cm 和 51 6 cm A6 葉長 葉寬 株高 以及單?;?蕾數(shù)和單梗花朵數(shù)最多 分別為 18 5 cm 8 6 cm 54 6 cm 以及 19 個和 8 4個 相比之下 A1 葉長最 短 A2 高最矮且葉寬和花冠徑最小 A3 莖粗和莖長 最小 且單?;ɡ贁?shù)和花朵數(shù)最少 其他品種形態(tài)指 標中等 綜合比較 初花期各品種長勢依次為 A6 A5 A4 A1 A2 A3 2 5 微型雙梗蝴蝶蘭盛花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 11月進入盛花期 6個品種全部開放 從盛花期各品種生長指標 表 6 可見 A5 A6 在葉片上數(shù)上與其他品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A1 葉 片數(shù)最多 為 7 60株 A4 莖粗 莖長最大 分別為 2 11 cm 和 4 61 cm A5 花梗最長 為 52 15 cm A6 葉長 葉寬 株高及花冠最長 分別為 17 44 cm 8 72 cm 54 69 cm 和 10 02 cm 且 A6 的單?;ɡ?數(shù)和單?;ǘ鋽?shù)最多 均為 19 個 相比之下 A1 莖 長最短 A2 株高 葉寬 花冠徑及花栵長最小 A3 葉 長 莖粗最短 且單?;ɡ贁?shù)和單?;ǘ鋽?shù)最少 其 他品種形態(tài)指標中等 綜合比較 盛花期各品種長勢 依次為 A6 A5 A4 A1 A2 A3 3 討論與結(jié)論 3 1 討論 6個品種微型雙梗蝴蝶蘭在溫室中栽培 成活 率較高可達 90 以上 花芽分化的最適夜溫為 18 20 日溫為 25 28 20 以下低溫每天持續(xù) 10 h 左右時 通過人工施催花肥 N P K 9 45 15或 10 30 20 促使其花芽分化 約 1個半月后則可形成花 芽 從抽花梗到開花約 90 d 左右 催花前 1 2個月 開始補充高磷肥 即 N P K 9 45 15與 N P K 20 20 20交替使用 在不同的生長階段 6個品種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 態(tài)特征 試驗以盆栽微型雙梗蝴蝶蘭的長勢健壯 株 型優(yōu)美 花量繁多為標準判 斷 6個品種的優(yōu) 良 6個品種在不同階段的出現(xiàn)差異性可 能 與微 型雙梗蝴蝶蘭的 遺傳 性狀及對 環(huán)境 的適應(yīng) 能力 有 關(guān) 綜合比較 6個品種花 色 株型各不相同且成活 第 期 田金花等 微型雙梗蝴蝶蘭新品種引進與篩選 93 第 4 卷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研 究 表 1 微型雙梗蝴蝶蘭種苗性狀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A1 8 3 30 6 14 9 00 1 40 1 30 A2 7 12 70 4 76 12 10 1 40 2 18 A3 6 8 82 5 46 13 50 0 94 1 08 A4 6 8 70 3 60 12 10 0 62 1 06 A5 6 8 80 5 54 44 40 1 54 2 94 A6 5 13 60 6 50 42 40 1 34 1 72 表 2 微型雙梗蝴蝶蘭幼苗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比較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A1 7 60 0 51d 3 30 0 12a 6 14 0 12cd 9 00 0 71a 1 40 0 06cd 1 30 0 12ab A2 7 40 0 60cd 12 70 0 30c 4 76 0 43b 12 10 0 64ab 1 40 0 06cd 2 18 0 32c A3 6 20 0 20bc 8 82 0 60b 5 46 0 22bc 13 50 0 87b 0 94 0 02b 1 08 0 07a A4 5 60 0 51ab 8 70 0 51b 3 60 0 20a 12 10 0 33ab 0 62 0 10a 2 94 0 21d A5 6 20 0 20bc 8 80 0 37b 5 54 0 23bc 44 40 2 32c 1 54 0 04d 1 72 0 10bc A6 4 80 0 20a 13 60 0 29c 6 50 0 45d 42 40 1 94c 1 34 0 04c 1 72 0 1bc 注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達 0 05 顯著水平 同一列中不同字母代表差異顯著 相同字母代表差異不顯著 下同 表 3 微型雙梗蝴蝶蘭生長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比較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A1 7 60 0 51d 6 50 0 12a 6 34 0 12cd 9 40 0 73a 1 50 0 06cd 1 46 0 10ab A2 7 40 0 60cd 13 20 0 30d 4 98 0 42b 12 60 0 66ab 1 62 0 05d 2 40 0 31cd A3 6 20 0 20bc 9 68 0 63b 5 72 0 21bc 15 56 0 91b 1 04 0 02b 1 18 0 07a A4 5 60 0 51ab 11 50 0 84c 4 06 0 25a 15 20 0 46b 0 76 0 11a 1 40 0 19ab A5 6 20 0 20bc 9 80 0 66b 5 96 0 16c 46 20 2 20c 1 66 0 66d 3 00 0 67d A6 4 80 0 20a 14 80 0 12e 6 98 0 44d 45 20 1 77c 1 40 0 03c 1 88 0 14bc 表 4 微型雙梗蝴蝶蘭孕蕾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比較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花梗長 cm 單?;ɡ贁?shù) A1 7 60 0 51a 10 30 0 27b 7 48 0 32a 17 10 1 24c 1 80 0 14b 1 68 0 20cd 25 60 4 93c 8 60 3 00c A2 7 40 0 60ab 14 30 0 84a 5 66 0 84b 23 80 7 46b 2 00 0 00a 2 82 0 57b 23 80 7 46c 10 20 2 95bc A3 6 20 0 20bc 11 04 2 00b 6 14 0 40b 25 80 4 80b 1 24 0 54d 1 36 0 19d 25 80 4 81c 7 40 1 67c A4 5 60 0 51cd 9 46 1 87b 6 08 1 06ab 26 00 3 24b 1 00 0 00e 1 90 0 42cd 39 80 3 35b 13 20 3 63ab A5 6 20 0 20bc 15 00 3 08aa 7 50 0 50a 50 80 4 66a 1 84 0 17b 3 42 0 80a 49 00 5 52a 10 80 0 84bc A6 4 80 0 20d 16 24 0 56a 7 90 1 18a 51 6 4 83a 1 48 0 04c 2 20 0 27c 37 60 5 59b 15 00 4 12a 94 第 期 田金花等 微型雙梗蝴蝶蘭新品種引進與篩選 率都很高 每個品種具有各自的觀賞效果 生產(chǎn) 者和消費者可根據(jù)自己的觀賞喜好 顏色搭配等 實際需求來選擇適宜的商品盆花微型雙梗蝴蝶 蘭品種 3 3 2 結(jié)論 1 微型雙梗蝴蝶蘭苗期 畢加索品種植株健壯 株高最高 長勢最好 生長期畢加索品種根莖粗壯發(fā) 達 株高最高 葉片數(shù) 葉長 葉寬均排列中間 綜合 比較畢加索品種長勢最佳 2 孕蕾期扭機哈尼品種株高最高 葉片最長 單 ?;ɡ贁?shù)與單?;ǘ鋽?shù)均最多 株型飽滿 長勢最 好 初花期扭機哈尼品種株高最高 單?;ɡ贁?shù)最 多 花型美觀 單?;ǘ鋽?shù)也最多 盛花期扭機哈尼 品種株高最高 葉片最長 單?;ɡ贁?shù)與單?;ǘ鋽?shù) 均最多 株型美觀 盆栽效果極佳 觀賞效果好 3 微型雙梗蝴蝶蘭盆栽觀賞效果從高到低依 次為畢加索 扭機哈尼 金蝶 小猴子 紫水晶 粉紅 佳人 參考文獻 1 郭麗晶 常小兵 何麗貞 等 蝴蝶蘭引種選育試驗及栽培 技術(shù) 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09 8 85 87 2 胡小京 官元靜 林世成 等 蝴蝶蘭新優(yōu)品種的引種篩選 研究 J 綠色科技 2019 02 3 樊慧敏 劉艷芬 賈學蘇 冀南地區(qū)蝴蝶蘭新品種引種篩 選試驗 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 53 8 1826 1828 表 5 微型雙梗蝴蝶蘭盛花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比較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花冠莖 cm花梗長 cm 單梗 花蕾數(shù) 單梗 花朵數(shù) A1 7 60 0 51a 12 20 0 58c 7 48 0 14b 27 80 1 59c 1 80 0 06abc 2 20 0 20b 4 30 0 12d 28 80 2 06c 11 60 1 21bc 4 40 0 40bc A2 7 40 0 60ab 15 00 0 45b 5 80 0 40c 26 40 3 50c 2 00 0 00ab 2 86 0 27b 4 20 0 20d 26 40 3 50c 10 20 1 32bc 4 40 0 60bc A3 6 20 0 20bc 11 86 0 70c 6 36 0 98c 30 60 1 69c 1 52 0 49c 2 10 0 10b 7 02 0 12c 30 60 1 69c 7 40 0 75c 3 20 0 37c A4 5 60 0 51cd 15 00 1 10b 8 30 0 34ab 43 60 1 44b 2 10 0 24a 4 40 0 24a 4 30 0 12d 43 60 1 44b 15 0 1 73b 6 20 0 86b A5 6 20 0 20bc 17 20 1 16ab 7 90 0 29ab 53 60 2 36a 2 00 0 00ab 3 80 0 37a 9 00 0 45b 51 60 2 68a 13 20 0 58ab 6 60 0 51ab A6 4 80 0 20d 18 50 0 67a 8 60 0 37a 54 60 1 91a 1 60 0 24bc 2 60 0 24b 7 70 0 12a 39 80 2 11b 19 0 2 63a 8 40 1 12a 表 6 微型雙梗蝴蝶蘭盛花期生長形態(tài)指標比較 品種 葉片數(shù)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莖粗 cm 莖長 cm 花冠莖 cm花梗長 cm 單梗 花蕾數(shù) 單梗 花朵數(shù) A1 7 60 0 51a 12 44 1 29c 7 65 0 28b 27 89 3 57c 1 81 0 14abc 2 21 0 45b 5 26 0 29d 29 07 4 63c 11 60 2 70bc 11 60 2 70bc A2 7 40 0 60ab 15 23 1 00b 5 91 0 92c 26 50 7 83c 2 01 0 00ab 2 87 0 60b 5 14 0 42d 26 73 7 80c 10 20 2 95bc 10 20 2 95bc A3 6 20 0 45bc 11 99 1 55c 6 46 0 19c 30 69 3 78c 1 53 0 11c 2 51 0 87b 8 03 0 91c 30 99 3 72c 7 40 1 67c 7 40 1 67c A4 5 60 1 14cd 15 00 1 10b 8 40 0 78ab 43 70 3 21b 2 11 0 55a 4 61 0 55a 5 30 0 29d 40 07 3 27b 15 00 3 87ab 15 00 3 87ab A5 6 20 0 45bc 15 24 2 45ab 8 02 0 64ab 53 69 5 27a 2 01 0 01ab 3 81 0 84a 8 70 0 23b 52 15 5 93a 13 20 1 30b 13 20 1 30b A6 4 80 0 45d 17 44 2 58a 8 72 0 82a 54 69 4 28a 1 61 0 55bc 2 61 0 55b 10 02 1 03a 40 35 4 70b 19 00 5 87a 19 00 5 87a 95 第 4 卷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研 究 Introduction and screening of new varieties of miniature double stemmed Phalaenopsis Tian Jinhua Wu Xiaomei Yang Qiangqiang Jing Lu Zou Qian Pu Jiaxin Zhang Li School of Agricultur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6 varieties of miniature double stemmed Phalaenopsi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traits of miniature Phalaenopsis orchids and their botanical morphological index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leaves leaf length leaf width plant height stem thickness stem length corolla stem pedicel length and petals were observed in five different periods including seedling stage growth stage bud stage first flowering stage and full flower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eties with the best growth and highest ornamental value in pots are Picasso Niuji Hani and Golden Butterfly Key words miniature Phalaenopsis new varieties screening introduction 責任編輯 才 波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Fenlong ridging on soil environment and crop growth in saline alkali land Zhang Keyu 1 2 Chen Yanyun Li Guoqi 1 2 Xie Boxun 1 2 Xu Junlei 3 1 Breeding Base f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in North western China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3 School of Life Scienc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dvantages and mechanism of Fenlong ridg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rhizosphere micro ecosystem crop physiological growth and yield quality and explored its effects on the saline alkali soil environment and crop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nlong ridging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ructure of saline alkali soils created a good mi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and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store water and fertilizer which was conducive to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Fenlong ridg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line soils and promot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thu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saline soils This paper i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solving farmland problems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Fenlong ridging saline alkali land soil environment 責任編輯 鄭國琴 上接第 61頁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