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pdf
DOI 10 11829 j issn 1001 0629 2020 0436 茍玉萍 毛亮 劉長仲 張克信 李春春 張強艷 張艷蕾 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 草業(yè)科學 2021 38 4 654 663 GOU Y P MAO L LIU C Z ZHANG K X LI C C ZHANG Q Y ZHANG Y L Bi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Bradysia impatiens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21 38 4 654 663 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 茍玉萍1 毛 亮2 劉長仲1 張克信1 李春春1 張強艷1 張艷蕾1 1 甘肅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甘肅省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實驗室 甘肅 蘭州 730070 2 臨洮縣林業(yè)和草原局 甘肅 臨洮 730500 摘要 本文綜述了異遲眼蕈蚊 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 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其防治策略 異遲眼蕈蚊對寄主植物 食用菌和韭菜 Allium tuberosum 的適應性和嗜食性最佳 溫度25 光周期L D 16 h 8 h和光強度588 lx最有利 于異遲眼蕈蚊種群增長 濕度與昆蟲的生活習性及行為息息相關 但尚未見關于異遲眼蕈蚊在此方面的研究報 道 目前 異遲眼蕈蚊的防治依然以化學防治為主 此外 昆蟲病原線蟲 捕食螨 蘇云金芽孢桿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等生物防治技術以及日曬高溫覆膜 趨性誘殺等物理防治方法也有較好的應用潛力 本文對異遲眼蕈蚊 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相關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和闡述 以期為該蟲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異遲眼蕈蚊 生活習性 發(fā)生為害 環(huán)境適應性 防治策略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 0629 2021 04 0654 10 Bi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Bradysia impatiens GOU Yuping1 MAO Liang2 LIU Changzhong1 ZHANG Kexin1 LI Chunchun1 ZHANG Qiangyan1 ZHANG Yanlei1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iolog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Cro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2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of Lintao Lintao 730500 Gansu China Abstract The bi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Edible fungus and Chinese chives Allium tuberosum are B impatiens most favored host plants for adaptability and food preference For population growth the most favorable growth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temperature 25 photoperiod L D 16 h 8 h and light intensity of 588 lx Humid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ing habits and behavior of insects however there are few known studies on this topic for B impatiens At present chemicals remain the main control method for B impatiens Potentially better control may be possible though by using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ies such as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predatory mite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physic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solar film covering and phototaxi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ummarize and elaborate the bi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B impatien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B impatiens Keywords Bradysia impatiens living habits occurrence and damag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control strateg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Changzhong E mail liuchzh 收稿日期 2020 08 15 接受日期 2020 10 30 基金項目 公益性行業(yè) 農業(yè) 科研專項 作物根蛆類害蟲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 201303027 第一作者 茍玉萍 1988 女 甘肅臨洮人 在讀博士生 研究方向為農業(yè)昆蟲與害蟲防治 E mail gouyp1988 通信作者 劉長仲 1962 男 重慶人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為昆蟲生態(tài)學 有害生物綜合治理 E mail liuchzh 654 663 草 業(yè) 科 學 第 38 卷第 4 期 4 2021 PRATACULTURAL SCIENCE Vol 38 No 4 異遲眼蕈蚊 Bradysia impatiens Johannsen 是常 見于蘑菇房 設施大棚 花盆 苗圃等場所的重要害 蟲 俗稱菌蛆 隸屬于雙翅目 Diptera 長角亞目 Nematocera 眼 蕈 蚊 科 Sciaridae 遲 眼 蕈 蚊 屬 Bradysia 1 4 該蟲食性極廣 主要以幼蟲為害韭菜 Allium tuberosum 蔥 A fistulosum 百合 Lilium brownii 胡蘿卜 Daucus carota 一品紅 Euphorbia pulcherrima 蝴蝶蘭 Phalaenopsis aphrodite 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桉樹 Eucalyptus robusta 等植 物的根 莖 葉 花 甚至整棵幼苗 5 7 也可以真菌 和腐殖質為食 具有半腐生性 8 此外 實驗室內常 觀 察 到 異 遲 眼 蕈 蚊 可 對 紫 花 苜 蓿 Medicago sativa 造成嚴重為害 但相關研究尚未報道 關于異遲眼蕈蚊的學名多有爭議 已報道的有 Bradysia Chaetosciara tristicula var difformis Frey Sciara Lycoriella hardyi Shaw Bradysia paupera Tuomikoski以 及 Bradysia agrestis Sasakawa等 而 Bradysia difformis Frey是被廣泛認可的 9 我國學者 也多采用此名 1 10 13 然而 近年來Mohrig等 14 將 Bradysia difformis歸為Bradysia impatiens的異名 由 Johannsen于1912年首次報道于北美 幼蟲模式標 本采自于鳳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根部附著的 土壤中 Ye等 15 通過DNA編碼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證實了Bradysia impatiens為該種的學名 Sueyoshi 和Yoshimatsu 16 通過對日本地區(qū)采集到的1 738頭 遲眼蕈蚊屬成蟲的標本進行形態(tài)鑒定 進一步明確 Bradysia difformis為異遲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 的異名 該蟲分布范圍極廣 屬世界性害蟲 美國 南 非 日本 荷蘭 巴西 夏威夷群島 英國 俄羅斯等 國家均有報道 已對農林經(jīng)濟造成巨大損失 2 8 9 2009年 因該蟲對中國云南省茶樹菇 Agrocybe aegerita 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 等食用菌造成危 害而被首次記錄 并已成為該地區(qū)食用菌害蟲的優(yōu) 勢種 10 以幼蟲取食菌絲體造成出菇量下降 異遲 眼蕈蚊與韭菜遲眼蕈蚊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形態(tài)相似 主要區(qū)別在于雄性鞭毛以及平衡 棒的生殖刺突和著色 16 兩者?;旌习l(fā)生 是甘肅 天水和遼寧沈陽等地區(qū)韭菜害蟲的優(yōu)勢種 17 18 本 文對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相 關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和闡述 以期為該蟲的進一步 研究提供基礎的理論依據(jù) 1 生活習性及為害 1 1 成蟲及產(chǎn)卵 成蟲不取食 羽化也無明顯的晝夜節(jié)律 多發(fā) 生在傍晚至次日上午 雄蟲羽化高峰集中在17 00 23 00 而雌蟲則在16 00 21 00 雌 雄 1 1 交尾 時呈 一 字形 時長約為3 min 且雄蟲可多次交尾 13 其壽命長短與環(huán)境條件密切相關 一般隨溫度升高 逐漸縮短 20 28 雌蟲歷期比雄蟲長 25 時 雌蟲歷期約為2 65 d 雄蟲歷期約為1 85 d 17 卵趨向隱蔽黑暗場所 多產(chǎn)于土壤縫隙或植物 基部與土壤間的空隙處 單雌產(chǎn)卵量隨寄主和環(huán)境 條件的不同而異 如果環(huán)境不適宜則產(chǎn)卵量減少或 不產(chǎn)卵 17 適宜溫度范圍內產(chǎn)卵量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加 25 時最高 單雌產(chǎn)卵量可達111 06粒 顯 著高于10 15 20和30 5 以韭菜為寄主植物的 繁殖力顯著高于蔥 蒜 Allium sativum 百合 蠶豆 Vicia faba 生 菜 Lactuca sativa 白 菜 Brassica pekinensis 甘藍 Brassica oleracea 等植物 6 此外 光和雌雄性比等因素也可對異遲眼蕈蚊的產(chǎn)卵量 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Liu等 5 研究表明 光周期 為L D 16 h 8 h和光強度為588 lx條件被證實更 有利于異遲眼蕈蚊的繁殖 Gou等 1 研究表明 異 遲眼蕈蚊雌雄成蟲性比為1 1時繁殖力顯著高于 1 2 1 3和3 1時 由于雄蟲一生可多次交配 所 以即使局部性別比例失調也可繁衍 這也是造成異 遲眼蕈蚊局部發(fā)生嚴重的原因之一 19 此外 經(jīng)室 內飼養(yǎng)觀察 雌蟲產(chǎn)卵時移動性小 隨產(chǎn)卵的進行 腹部逐漸收縮 產(chǎn)完卵便在卵堆處死亡 或死亡時 腹部仍留有卵 1 2 幼蟲為害 異遲眼蕈蚊是雜食性昆蟲 幼蟲多鉆蛀到食用 菌 藥用菌和野生菌的菌料中 一般先從基部為害 取食菌料中的菌絲體和有機質 10 也常在菌褶內為 害 嚴重時 將菌柄吃成海綿狀 菌蓋只剩上面一層 表皮 進而枯萎腐爛 當異遲眼蕈蚊蛀食植物根部 主要對植物表皮和皮層組織造成傷害 導致植物根 系受損而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 植物生長后期地 上部分則表現(xiàn)出萎蔫 活力喪失 營養(yǎng)減少和落葉 等癥狀 并且根部磨損處會出現(xiàn)棕褐色的小蟲疤 20 21 第 4 期 茍玉萍 等 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 655 此外 植物根系受損還會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儲存 量 削弱幼苗的結構支撐 因此 幼苗易倒伏 并進 一步成為異遲眼蕈蚊的食料來源 21 Shin等 22 根 據(jù)遲眼蕈蚊屬的食性 將其幼蟲棲息地分為3種不 同類型 活植物 啃食植物根莖葉 腐木 存活于枯 木或樹皮下 和植物凋落物 存活于腐殖質 落葉層 或土壤中 幼蟲以咀嚼大多數(shù)植物器官為食 尤其 是幼嫩發(fā)育的根尖系統(tǒng) 嫩根和根毛 對根系造成 嚴重損害 9 幼蟲還可以損害植物木質化的部分 23 擬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幼苗明顯比成熟植株 更易受到遲眼蕈蚊屬的為害 從而導致受影響幼苗 的生長和存活率降低 20 幼蟲不僅直接取食和鉆入 植物根莖對植物造成物理傷害 21 24 而且可以間接 性地為植物病原體的進入 傳播 轉移提供途徑 例 如腐霉病 葡萄球菌病 柱狀芽孢桿菌病 菌核病和 根腐病等 25 26 表1 表 1 異遲眼蕈蚊的為害方式及癥狀 Table 1 Damage patterns of Bradysia impatiens 為害方式 Damage pattern 為害癥狀 Damage 文獻 Reference 幼蟲直接咀嚼 蛀食植物根莖 Larvae directly chew and eat the plant roots 損害植物木質部Damage to plant xylem 23 植物根部出現(xiàn)棕褐色蟲疤 Brown insect scar on plant root 21 根系受損 影響植物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 后期地上部分則表現(xiàn)出萎蔫 活力喪失 營養(yǎng)減少和落葉等癥狀 限制植物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幼苗易倒伏 Damage to the root system not only affects the plant s absorption of water and nutrients but also causes the aboveground part to wilt lose vigor reduce nutrition and shed leaves In addition it limits the plant s absorption of carbohydrates and makes the seedlings prone to lodging 22 成蟲間接為害 Indirect damage by adults 為植物病原體進入 傳播 轉移提供途徑 Provides a means for the entry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of plant pathogens 25 26 成蟲在植物間穿梭而成為病原體的另一種傳播載體 Adults shuttle between plants and become carriers of pathogens 25 26 2 發(fā)生規(guī)律 在溫室和塑料大棚內 異遲眼蕈蚊可終年發(fā)生 危害 有世代重疊現(xiàn)象 3月下旬 5月中下旬及 9月下旬是成蟲種群數(shù)量高峰期的3個階段 幼蟲 的發(fā)生盛期則在5月上中旬和10月上旬以后 11 12 27 在溫室外或非保護地 該蟲一年發(fā)生4 6代 以幼 蟲在4 cm左右處的韭菜假莖基部及周圍土壤越冬 成蟲從3月下旬 4月中旬數(shù)量陸續(xù)上升 5月中下 旬 6月下旬 7月上旬以及9月下旬為發(fā)生高峰 期 幼蟲的高峰期則在5月下旬 6月中旬和10月 上旬以后 11 全世代發(fā)育歷期一般為23 27 d 其 中卵期為6 5 d左右 幼蟲期為13 5 d左右 蛹羽化 為成蟲需要5 5 d左右 成蟲期平均為3 7 d 17 研究表明 異遲眼蕈蚊在蔥田以3齡幼蟲在15 cm 深的蔥根上越冬 并在韭菜 蔥 蒜等寄主間遷移為 害 幼蟲孵化后便向下轉移 若近地面有爛葉 傷 口 或濕度較大 寄主本身含水量較高 極易成為幼 蟲的侵入點 老熟幼蟲多遠離寄主 尋找隱蔽處化 蛹 18 在生長季節(jié)田間各蟲態(tài)均有 但應以占優(yōu)勢 的蟲態(tài)為準來確定防治適期和防治策略 因此 幼 蟲應在5月下旬 6月中旬和10月上旬各防治一 次 而成蟲應在5月中下旬 6月下旬 7月上旬以 及9月下旬各防治一次 3 發(fā)生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 3 1 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可對植食性昆蟲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產(chǎn)生 影響 28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僅影響昆蟲的生長發(fā) 育 繁殖及體內物質 29 31 還會影響其對溫度的耐受 性以及對藥劑的敏感性 32 35 并且兩者在某種程度 上是協(xié)同進化的 昆蟲選擇寄主植物與其自身的遺 傳 生活習性以及外界環(huán)境有關 36 同時 與寄主植 物的揮發(fā)性物質息息相關 37 昆蟲通過嗅覺器官 或視覺器官 或兩者的協(xié)同作用來定位寄主 檢測 植物 38 異遲眼蕈蚊可為害百合科蔬菜 尤其對韭 菜的嗜食性和適應性較好 種群擴增速度顯著優(yōu)于 大蔥 蒜莖 百合和蒜瓣 39 通過構建異遲眼蕈蚊 在20個韭菜品種上的實驗室種群生命表 發(fā)現(xiàn)該蟲 對 平韭二號 的選擇性和適應性較好 內稟增長率 rm 為0 22 d 1 冀研小韭園 和 791韭菜王 次之 656 草 業(yè) 科 學 第 38 卷 rm 0 20 d 1和rm 0 19 d 1 而 萬源紫根寬葉王 和 萬源漢中冬韭一號 相對較弱 rm 0 09 d 1和rm 0 07 d 1 40 此外 通過對百合科 韭菜 豆科 蠶豆 十字花科 白菜和甘藍 菊科 生菜 植物的寄主選 擇性相關研究 發(fā)現(xiàn)該蟲對韭菜和蠶豆具有選擇偏 好性 取食后平均世代周期較短 20 78和19 56 d 繁殖力較強 產(chǎn)卵量為91 60和78 07粒 生菜次之 世代周期為21 32 d和產(chǎn)卵量為64 13粒 而對白菜 和甘藍選擇性較弱 取食后平均世代周期較長 23 86和25 17 d 成蟲繁殖力減弱 產(chǎn)卵量為63 73 和60 67粒 6 上述結果可用于防治 即選擇對該蟲 嗜食性差的韭菜品種種植或者避免韭菜和蠶豆輪 作來抑制種群擴增速率 減輕為害 3 2 溫度 昆蟲是一種典型的變溫動物 易受環(huán)境因子脅 迫 尤其是溫度 其繁衍和發(fā)生與溫度密切相關 41 當溫度超過或低于昆蟲的適宜溫度 短時間的溫度 脅迫不會使其迅速死亡 42 即使能夠存活 其后續(xù) 發(fā)育仍會受阻 對其發(fā)育速率 繁殖和生理生化等 產(chǎn)生抑制效應 43 44 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隨溫度的變化 而不同 在適溫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 成蟲 在10 30 時平均壽命由10 08 d降至1 28 d 卵期 由12 15 d降至3 75 d 幼蟲期由44 64 d降至9 13 d 蛹期由14 80 d降至2 92 d 17 溫度也影響產(chǎn)卵量 適宜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25 時最高 達 111 06粒 有研究表明 當溫度高于36 時各蟲態(tài) 迅速死亡 且存活幼蟲個體發(fā)育期延長 成蟲壽命 縮短 產(chǎn)卵量下降 但蛹的耐熱性強于幼蟲和成蟲 12 綜上所述 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各蟲態(tài)發(fā)育和 存活 溫度在25 左右時 有利于該蟲種群繁殖和 擴增 而高溫影響產(chǎn)卵及各蟲態(tài)存活 這就是該蟲 春 秋季發(fā)生嚴重的緣由之一 3 3 光 光并非昆蟲生存的必要條件 但卻對其發(fā)育歷 期 存活率 滯育及繁殖等生物學特性 生活習性和 行為有顯著影響 45 48 昆蟲通過視覺器 單眼和復 眼 的共同作用感受光信號 且表現(xiàn)出一定的趨光 性 這與光的性質即顏色或波長有關 47 光的照度 包括光照強度和光周期 則對昆蟲的起飛遷出 取 食及其體色等產(chǎn)生影響 5 Liu等 5 研究了異遲眼 蕈蚊成蟲在5種光照強度和光周期下的歷期 結果 表明 在光周期L D 16 h 8 h和光強度588 lx條 件下 成蟲壽命平均為2 30 d 光對成蟲產(chǎn)卵也有顯 著影響 光周期L D 16 h 8 h時產(chǎn)卵量為101 54 粒 而L D 0 h 24 h時為73 33粒 L D 24 h 0 h 時為69 5粒 光強度為588 lx時 產(chǎn)卵量為101 54粒 1 275 lx時降到94 65粒 1 574 lx時降到79 36粒 2 072 lx時降到70 78粒 3 323 lx時降到69 78粒 5 異遲眼蕈蚊幼蟲喜歡于陰暗隱蔽處活動 但成蟲喜 弱光 產(chǎn)卵量隨光強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此可見 可 利用長時間強光照射來防治該蟲 異遲眼蕈蚊對黃 色或綠色的發(fā)光二極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以及紫外 ultraviolet UV 照射較敏感 已被應用于 該蟲的防治 48 4 防治策略 4 1 農業(yè)防治 異遲眼蕈蚊已成為甘肅天水 武山 甘谷等地 韭菜溫室大棚中的優(yōu)勢種 嚴重威脅該地農業(yè)發(fā) 展 而選擇抗性較強的韭菜品種 如 萬源紫根寬葉 王 和 萬源漢中冬韭一號 等 是農業(yè)防治最安全有 效的手段 40 此外 培育韭菜苗時選擇無害蟲的土 壤 移栽韭菜時清除帶蟲的韭菜苗 選擇衛(wèi)生條件 良好的栽培田地 也可有效避開蟲源 降低蟲口密 度 49 增效劑與殺蟲劑聯(lián)用防治異遲眼蕈蚊可起到 增效減量的作用 更有益于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 50 在 食用菌和藥用菌培育中加強管理 定期對培養(yǎng)料進 行消毒滅菌 使用殺菌劑對菇房進行熏蒸滅菌等 均可有效抑制蟲害的發(fā)生 51 4 2 物理防治 高溫對昆蟲的影響極其顯著 容易引發(fā)昆蟲系 統(tǒng)性細胞死亡 最后導致蟲體死亡 52 據(jù)各地實踐 在6月 9月的高溫關鍵季節(jié) 采用日曬高溫悶棚 或高溫覆地膜法 提高大棚內部或土壤的溫度 不 僅可以熟化土壤 改善土壤質量 而且對各種土傳 病和地下害蟲的蟲卵和蛹有較好的滅殺效果 據(jù)報 道 在高溫悶棚或覆地膜前進行灌溉 可有效降低 植株在悶棚期間遭受的損害 53 史彩華 54 利用 日 曬高溫覆膜法 防控韭蛆 結果顯示 該法對韭菜遲 眼蕈蚊各齡期幼蟲的致死率高達100 而對韭菜的 第 4 期 茍玉萍 等 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 657 長勢和根系發(fā)育無明顯影響 目前 高溫覆膜法主 要應用于韭菜遲眼蕈蚊的防治 對異遲眼蕈蚊的報 道較少 但此法成本低 見效快且綠色環(huán)保 值得借 鑒和推廣 4 3 生物防治 4 3 1 昆蟲病原線蟲 昆蟲病原線蟲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是 一種以昆蟲為專性寄主的致病性微生物 它們常從 昆蟲的自然孔口 如口器 氣門或肛門等進入蟲體 或直接穿過節(jié)間膜侵入蟲體 不僅對蟲體造成機械 損傷 也會隨即釋放所攜帶的共生細菌 使蟲體得 敗血癥而亡 55 57 因其主動搜尋寄主 安全高效而 成為世界性的生物殺蟲劑 58 該微生物主要通過識 別昆蟲排泄物中的尿酸和尿囊素等物質 糞便散 發(fā)出的異味以及呼吸釋放的CO2等方式來主動尋 找寄主昆蟲 58 錢秀娟等 55 發(fā)現(xiàn)夜蛾斯氏線蟲 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與吡蟲啉聯(lián)用后 可提高對異遲眼蕈蚊的防治效果 表2 Ernesto 等 59 研究表明 亞馬遜小桿線蟲 Heterorhabditis amazonensis LPV498品系對異遲眼蕈蚊的防效較 好 并且溫室優(yōu)于大田 表2 Acharya等 60 采用印 度小桿線蟲 Heterorhabditis indica 和小卷蛾斯氏線 蟲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來防治異遲眼蕈蚊 結 果顯示 印度小桿線蟲的致死率顯著高于小卷蛾斯氏線 蟲 并且對4齡幼蟲的效果顯著高于其他齡期 表2 表 2 對異遲眼蕈蚊高效的昆蟲病原線蟲和捕食螨種類 Table 2 Effective species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and predatory mites against Bradysia impatiens 生防種 Biocontrol species 異遲眼蕈蚊幼蟲齡期 作用期 Developmental stage of Bradysia impatiens Targeted stage 參考文獻 Reference 亞馬遜小桿線蟲LPV498品系 Heterorhabditis amazonensis LPV498 4齡幼蟲 成蟲 4 th instar larvae adults 59 夜蛾斯氏線蟲0619HT品系 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 3齡幼蟲 3rd instar larvae 55 小卷蛾斯氏線蟲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2齡 3齡 4齡幼蟲 2nd 3rd 4th instar larvae 60 印度小桿線蟲 Heterorhabditis indica 2齡 3齡 4齡幼蟲 2nd 3rd 4th instar larvae 60 尖狹下盾螨 Hypoaspis aculeifer 3齡幼蟲 3rd instar larvae 61 劍毛帕厲螨 Stratiolaelaps scimitus卵 1齡 2齡 3齡 4齡幼蟲 Egg 1st 2nd 3rd 4th instar larvae 60 茅舍陽厲螨 Androlaelaps casalis卵 1齡 2齡 3齡 4齡幼蟲 Egg 1st 2nd 3rd 4th instar larvae 60 4 3 2 捕食螨 異遲眼蕈蚊的卵和幼蟲均可成為捕食螨的捕食 對象 其捕食的有效性與其生命周期及在土壤中的 活動能力相關 62 已有研究報道 將尖狹下盾螨 Hypoaspis aculeifer 作用于異遲眼蕈蚊幼蟲 效果 良好且持續(xù)時間久 尤其是每間隔7 d接1次螨 連 續(xù)接3次 防效可高達100 表2 61 此外 Acharya 等 60 追蹤了劍毛帕厲螨 Stratiolaelaps scimitus 和 茅舍陽厲螨 Androlaelaps casalis 對異遲眼蕈蚊的 捕食情況 結果顯示 劍毛帕厲螨的捕食率優(yōu)于茅 舍陽厲螨 并且對1齡幼蟲的捕食效果顯著高于其 他蟲態(tài) 表2 將昆蟲病原線蟲 小卷蛾斯氏線蟲和 印度小桿線蟲 與捕食螨 劍毛帕厲螨和茅舍陽厲 螨 聯(lián)用 分別測定對異遲眼蕈蚊卵 1齡 2齡 3齡 和4齡幼蟲的致死率 結果表明 印度小桿線蟲與 劍毛帕厲螨聯(lián)合顯著提高了異遲眼蕈蚊的致死率 60 可作為一種改良的生物防治策略 4 3 3 蘇云金芽孢桿菌 蘇云金芽孢桿菌 Bt 的芽孢會釋放出具有殺蟲 活性的晶體蛋白 昆蟲取食后中毒死亡 63 64 且對非 靶生物安全和人畜無害 因此 Bt已成為一種應用 廣泛的微生物殺蟲劑 王帆帆等 65 研究表明 Bt菌 株70 4為毒蛋白基因cry11 cyt1 的復合型 對異 遲眼蕈蚊的殺蟲活性顯著高于Bt菌株69 5和70 2的復合型毒蛋白基因cry 10 cry11 cyt1 cyt2 4 4 化學防治 4 4 1 化學殺蟲劑 化學殺蟲劑因其成本低 效率高而被廣泛應用 于農業(yè)生產(chǎn)中 目前在韭菜 食用菌和藥用菌生產(chǎn) 中 防治韭菜遲眼蕈蚊和異遲眼蕈蚊等根蛆類害蟲 常見的化學藥劑包括 1 有機磷類 毒死蜱和辛硫 磷等 2 新煙堿類 噻蟲嗪和噻蟲胺等 3 復配劑 658 草 業(yè) 科 學 第 38 卷 20 滅蠅胺 噻蟲胺懸浮劑和48 毒 辛乳油等 曲 紹軒等 66 測定了苦皮藤素乳油和印楝素乳油對異 遲眼蕈蚊的毒力 結果顯示 兩種殺蟲劑的校正死 亡率均達80 以上 均具有良好的滅殺效果 沈登榮 等 67 利用4種苯甲酰基脲類殺蟲劑測定了對異遲 眼蕈蚊的致死率 結果表明 氟啶脲和氟蟲脲對異 遲眼蕈蚊的溫室和田間防治效果較好 有研究報 道 增效劑與殺蟲劑聯(lián)用可提高對異遲眼蕈蚊的防 效 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聚酯的增效作用強于吡 蟲啉和噻蟲啉 50 4 4 2 植物源殺蟲劑 植物源殺蟲劑因其安全 低毒 低殘留 易降解 且抗藥性低而被廣泛應用于害蟲防治 68 69 程東美 等 7 采用浸蟲法和混合法對除蟲菊素 印楝素 魚 藤酮和苦參堿4種植物源殺蟲劑防治異遲眼蕈蚊的 作用效果進行了評價 發(fā)現(xiàn)除蟲菊素的生物活性較 好 尤其對2齡幼蟲的效果優(yōu)于3齡和4齡幼蟲 5 研究展望 目前 異遲眼蕈蚊猖獗為害是韭菜和食用菌 平 菇 香菇 茶樹菇等 生產(chǎn)中面臨的主要瓶頸 異遲 眼蕈蚊作為一種世界性農林害蟲 針對其生物學特 性 行為生態(tài)學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逐漸得到關注 但是深度和廣度還不夠 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 展研究 1 該蟲各蟲態(tài)對濕度的適應性差異尚未見 研究報道 一般來講 各蟲態(tài)均選擇相對濕潤隱蔽 的環(huán)境 但高濕或過度干燥會影響其存活和發(fā)育 研究中常觀察到幼蟲在高濕環(huán)境中身體會拉長 增 加死亡率 卵過于干燥會出現(xiàn)干癟 影響孵化 但具 體濕度需進一步研究 2 高溫抑制該蟲的生長發(fā) 育 但機理尚不清楚 需要從生理生化 基因組學 代謝組學和蛋白組學等方面深入探究 3 在防治策 略方面 一直以幼蟲為重點研究對象 缺少對成蟲 的防治研究 熏蒸劑是滅殺成蟲的有效方法之一 選擇合適的植物源熏蒸劑 可達到安全有效 低殘 留的效果 此外 該蟲主要發(fā)生于溫室 大棚和菇房 中 為熏蒸劑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在這方面有待取 得突破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GOU Y P WANG G QUANDAHOR P LIU Q LIU C Z Effects of sex ratio on adult fecundity longevity and egg hatch ability of Bradysia difformis Fre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PLoS One 2019 14 6 e0217867 1 HURLEY B P SLIPPERS B COUTINHO T A GOVENDER P WINGFIELD M J Molecular detection of fungi carried by Bradysia difformis Sciaridae Diptera in South African forestry nurseries Southern Hemisphere Forestry Journal 2007 69 2 103 109 2 JOHANNSEN O A The fungus gnats of North America part IV Bulletin of the Main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al Station 1912 200 57 146 3 SANTOS A ZANETTI R ALMADO R P SERR O J E ZANUNCIO J C First report and population changes of Bradysia difformis Diptera Sciaridae on eucalyptus nurseries in Brazil Florida Entomologist 2012 95 3 569 572 4 LIU Q GOU Y P LIU C Z Growth and survival of Bradysia difformis Frey in leek nurseries under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photoperiods Egypt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2015 25 2 291 294 5 張艷霞 郭蘇帆 劉長仲 異遲眼蕈蚊在不同植物上的生長發(fā)育及種群參數(shù) 應用昆蟲學報 2016 53 6 1184 1189 ZHANG Y X GUO S F LIU C Z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radysia difformis Frey on different host plan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6 53 6 1184 1189 6 程東美 張蕊 張志祥 4種植物源殺蟲劑對蝴蝶蘭異遲眼蕈蚊幼蟲的活性研究 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8 40 6 1264 1269 1285 CHENG D M ZHANG R ZHANG Z X A study on the activity of four botanical insecticides against the larvae of Bradysia difformis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2018 40 6 1264 1269 1285 7 MENZEL F SMITH J E COLAUTO N B Bradysia difformis Frey and Bradysia ocellaris Comstock Two additional Neotropical species of black fungus gnats Diptera Sciaridae of economic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3 96 4 448 457 8 第 4 期 茍玉萍 等 異遲眼蕈蚊生物生態(tài)學特征及防治策略 659 SCHUHLI G S E PENTEADO S D C REIS F W Sciarid fungus gnats as nuisance factor in Pinus timber yards Pesquisa Florestal Brasileira 2014 34 455 457 9 張宏瑞 張曉云 沈登榮 張?zhí)?李正躍 食用菌異遲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生物學特性 中國食用菌 2008 27 6 54 56 ZHANG H R ZHANG X Y SHEN D R ZHANG T LI Z 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adysia difformis Chinese Edible Fungus 2008 27 6 54 56 10 吳青君 于毅 谷希樹 劉峰 宋敦倫 魏國樹 賀敏 劉長仲 許國慶 張友軍 韭菜根蛆的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公益 性行業(yè) 農業(yè) 科研專項 作物根蛆類害蟲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 進展 應用昆蟲學報 2016 53 6 1165 1173 WU Q J YU Y GU X S LIU F SONG D L WEI G S HE M LIU C Z XU G Q ZHANG Y J The occurrence of and damage caused by root maggots on Chinese chives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control these pest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6 53 6 1165 1173 11 羅茵 祝國棟 孫夏 王新會 薛明 高溫脅迫對異遲眼蕈蚊與韭菜遲眼蕈蚊的致死作用及后續(xù)發(fā)育繁殖的影響 應用昆蟲學 報 2017 54 6 990 998 LUO Y ZHU G D SUN X WANG X H XUE M Lethal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Bradysia difformis and Bradysia odoriphaga and its subsequent effects on development and fecundity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7 54 6 990 998 12 張爽 張紹勇 趙應茍 賈進偉 黃俊浩 陳安良 異遲眼蕈蚊成蟲行為學特征及性信息素初步研究 應用昆蟲學報 2014 51 4 1069 1074 ZHANG S ZHANG S Y ZHAO Y G JIA J W HUANG J H CHEN A L Adult behavior 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